基于海绵理念的大学校园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基于海绵理念的大学校园规划

汪小圆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73004

【摘要】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切入点对新校区的研究,以国内外实践为指导,结合校园现状环境特点,从规划结构、功能组织、交通体系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海绵城市”理念,为其他高校海绵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师生教研需求的增加,校园面积的扩大无疑极大地提高了高校的办学条件,近年来南阳理工学院发展良好,现有的校区资源已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建设密度、生均用地也日益紧张,按照南阳市第163号文件要求,以海绵理念为基础,拟增120亩用地建设新校区。

通过海绵理念将整个校园建成“海绵体”,打造“智慧校园”,不仅可以丰富水韵文化、提升校园形象,并可为河南高校树立标杆,争创全省乃至全国示范点。

2.现状概况

基地现状用地主要为未建设用地,从校园整个地理环境上看有着良好环境格局,基地内部有溧河蜿蜒穿过,整体地势平坦,基地内部的道路系统不够完善。

通过对现状内部的分析,将规划设计的重点进行定位和提取,不仅要体现合理的校园功能系统和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同时还要注意与现状校区的衔接,另外现状基地内部的坑塘和旁边的溧河是景观空间考虑的重点。

3.设计理念

利用校园内各处功能、地形、时令特点,以不同主题选景,呈现出“异园异景”的校园景观,再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将校园文化与自然绿化融为一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以“园、场、廊、水”为主要空间要素来打造校园环境,通过设计手法展示校园文化,打造一个“多元开放、交流共享、整体有序、弹性发展”的校园环境,区域间则以绿化、水系、道路等分隔,整体形成疏密相间、张弛有度的规划布局。

4.总体构思

4.1规划结构

建筑采用整体式布局,打造疏密有致、富有特色的空间环境,整体形成“一心”、“两轴”、“五区”、“一环”的整体框架结构:

一心:艺术大楼和中心景观构成了校区的服务核心区,由于其位于基地的中心位置,流水与建筑相融共生,特色的环境空间使这里成为校园最具活力的场所。

两轴:从入口广场、文化广场到达艺术大楼,打造出一条贯穿校区南北的空间主轴,再通过文化走廊到达新校区,与图书馆、梦溪湖相呼应,轴线的强烈纵深感诠释了南阳理工学院悠久的校史;沿基地东西向,利用自然景观的规划设计,形成一条步行景观廊道,在校园各区域之间形成自然的过渡延伸,同时也方便了校园各功能分区的联络。

五区:通过道路流线将基地自然地分为校前区、综合服务区、休闲活动区、教工生活区和学生生活区;

一环:通过校园主入口,形成一条道路中心环,连接校区各区域。

4.2功能组织

通过校园道路将校区分为校前区、综合服务区、休闲活动区、教工生活区、学生生活区5大功能区。校区沿轴线区域呈对称分局,沿河流区域则灵活布局,打造一个高效便捷的结构框架。

校前区:行政办公楼和对外交流中心靠近校区主出入口处,位于空间主轴两侧,与校前入口广场和主轴文化广场共同成为新校区的门户形象区,作为学校形象展示窗口,方便对外联系和对内管理,传承了南阳理工学院的校园文化。

综合服务区:位于空间主轴线上的艺术大楼,体现出现代、简约、大方的气质,与其周边景观相结合共同成为校区的核心区域,便于对外开放和对内教学。艺术大楼通过核心景观突显出其在校园的地位,表达出了学校的文化和内涵。

休闲活动区:位于基地南侧,将运动场地置于较为平坦的校园一角,方便联系教学区和生活区,且与其他功能区互不干扰。

学生生活区:位于基地东南侧,与综合服务区、休闲活动区联系紧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食堂位于学生宿舍和教工住宅之间,靠近综合服务区,方便服务和联系各功能区。

教工生活区:位于基地东北角,有着良好的景观资源,通过对河流景观的环境打造,依托景观带创造出优美的居住环境。

4.3交通组织

根据南阳市总体规划及基地周边道路环境,方案首先确定在基地北部规划一个主出入口,并通过入口广场的设计形成校园门户形象区,方便对外联系,同时也避免与城市主干道直接交接。充分结合道路“通而不畅,达而不穿”的设计原则,将基地内部的主要道路布局成环状,联系主要功能区域,结合景观空间和景观视线通廊,方案设计数条林荫步道,实现局部的人车分流,并将其与步行系统相结合,加强建筑与水体绿化空间的联系。

车行系统:以综合服务区为核心形成一条车行环路,连接其它主要功能区,为了不影响校园内部的绿化景观以及合理布置功能区,教工五村主要以地下停车为主,校园其他区域地面采用分散停车的形式。

步行系统:在人流量较大的综合服务区、休闲活动区及生活区之间设计多条步行景观廊道,并结合植被绿化、景观河流打造悠然的空间环境。

4.4景观环境

以校园自身特色和校园教育文化为精神线索,以园、场、廊、水为主题,对校园的花园、亲水步行带、建筑群、沿路绿化等景观内容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通过人工绿化和水岸空间相结合,打造出一个绿地、河流向建筑群层层渗透的绿化环境网络,构成丰富的绿化景观系统,打造尺度宜人的学府境地,创造独具特色的水绿交融、渗透共享的生态色校园。

4.5生态策略

雨水收集:屋面和场地的雨水收集用于植物浇洒和雨水回用,提高雨水利用率。

屋顶绿化:保护建筑物,实现隔热、保温功效,有效改善室内外环境。

生态停车:停车结合景观绿化,利用植物爬藤,改善停车环境。

植被群落:丰富校园植物群落层次,塑造独特的植物景观,提高植物群落水土保和涵养水源的能力,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

5.小结

以校园为载体的“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不过相关成熟做法在国内外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对本课题研究有较多的借鉴作用。在全国乃至河南积极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海绵校园建设将南阳理工学院整个校园建设成“海绵体”,建设“智慧校园”,打造海绵校园示范点,不仅可以丰富水韵文化、提升校园形象,还可以为河南高校树立标杆,并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中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泽芳,《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孙磊磊,《大学校园群体》,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何镜堂,《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设计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