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步读法”培养学生的记叙文阅读技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浅谈“三步读法”培养学生的记叙文阅读技能

曾欣

◎曾欣

(绵阳市三台县古井镇初级中学校,四川绵阳621113)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340-01

摘要:记叙文的阅读教学研究平常而又久远,很多专家对此建立了不少的理论,给出了很多的方法。但不少理论脱离实际,不少方法繁琐难行。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归纳总结出的“三步读法”(通读﹑研读﹑赏读)简便易行,富有实效。希望“三步读法”能为中学阅读教学尽一点绵薄之力,给语文教师一点启示。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三步读法”能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通读;研读;赏读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中学生所接触的文章大多数属于这类文体,而且生活中也以这种文体为主,所以引导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记叙文阅读技能既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要求,更是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提高社会实践技能的必要投入。我觉得对于这种常见的文体,其阅读方法应该简单易行,富有实效。“三步读法”就具有这样的特征。

一、通读

第一步通读,在这一步中可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一)了解作家及写作背景,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的最基础目标。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按记叙文的六要素,找出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把握文章的感情。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当然,也有少数文章某一两个要素不甚明了,我们要根据具体文章灵活处理。我们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体会作者行文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我们分析文章的基础。

(三)明白这篇文章的记叙顺序。初中学生只要求掌握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顺序是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按照事件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文章。倒叙则是为了某种目的将发生在后面的事放在前面。这样安排往往能形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记叙顺序,它是附带在顺序或倒叙中的一种行文技巧。需要强调的是往往一篇文章不只采用一种记叙顺序,而是两种或是三种顺序的综合运用。

(四)理出记叙的线索。作为叙述线索,可以有多种,有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以见闻为线索,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一些文章还有多条线索。比如鲁迅著名作品《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为小栓买药治病,暗线是夏瑜被杀。

二、研读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阅读文章,此时的阅读要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师就应该给出适当的角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从文章的字词角度,分析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一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品读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具体含义。二是通过工具书查找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与作者用词的高超。三是注意句子中隐含的言外之意。学生在理解词句的时候可能会有多种合理的答案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以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如朱自清的《背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一句中的“聪明”就是用的反义,表现作者深深的自责之情。

(二)从文章的写作技巧角度分析,比如表达方式。记叙文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往往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又特别是描写、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方式的目的所在。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第14、15段正是这样,这两段承前文所叙,以抒情的笔调,写出母亲所给的宝贵财富,在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感情真挚深沉,并点明了母亲“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原因。又如林莉的《小巷深处》第25段对母亲外貌的描写抒发了"我被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深深感动之情,也流露出了"我"对于自己无知、爱虚荣的深深自责。

文章的写作技巧还包括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对于表现手法学界未有明确的界定,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当然在高超的文辞也是为中心服务的,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文辞时一定要把握作者的意图。

(三)解读文章的主题。这个方面的内容我们过去比较注重,现在已有所淡化;但是我觉得对有些文章还是有必要解读一下,以免以讹传讹混淆视听。我们现在解读文章的中心一定要跳出时代的局限,阶级的意识,以人文主义观念来指导解读主题,并且要包容不同的观念。比如《我的叔叔于勒》并非只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恰恰是人类社会的共性。同时更反映了下层小人物的辛酸景况。

三、赏读

文学作品有三大功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我们现在很注重文章的知识和教育功能忽略了文章的审美熏陶作用。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熏陶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对文章进行升华赏读就是要践行这一目标。

(一)赏人物形象美。人物形象美有内外之分,外在的美大家都容易理解,关键是对人物内在美的理解与接受。要引导学生跳出传统意识的束缚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些已被传统定性的人物形象。如《空城计》中的司马懿,传统中他被认作是老奸巨猾,奸诈多疑,刚愎自用的人。这实际上是先入为主,不合史实。据史书记载司马懿指挥组织的南擒孟达、西拒诸葛、东平公孙等战例,充分显示了他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而多次装病,韬光养晦,奇诛曹爽,则显示了他政治斗争的深谋远虑。唐太宗李世民评价司马懿说:“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可见司马懿不愧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再如杨四郎(杨延郎),四郎为报金沙滩血债,忍辱负重,隐瞒身份,将“杨”字一分为二,化名“木易”潜伏敌方。四郎迷惑了萧太后,并被招为附马。后助六郎打败辽国,返回汴京,却不得重用而在天波府郁郁而终。如此为国为家忍辱负重之人,却在某些时候被某些人给曲解了。

(二)赏语言美。我们带领学生通过朗读文章享受语言的流畅美,韵律美,质朴美,华丽美,幽默诙谐美,辛辣讽刺美,修辞美等等。

(三)赏故事情节美。文章的情节或平铺直白,或曲折跌宕扣人心弦,总能引人如胜。

(四)赏作者的观念美。生活中很平常的事件作者可能会开创出独自的新意;面对同样的境地作者们总有出奇的见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呢?

“三步读法”没有新异的名字,没有繁琐的步骤,但它在教学实践中确实简便易行,富有实效。

参考文献:

【1】教社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知识类型及结构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2】冯文海;;新课程下的语文知识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07期

【3】赵起越任义林芯鑫.中学教师如何积极引导中学生—中学教师如何积极引导中学生[M].北京:《商业文化(上半月刊)》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