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三甲集中学王秀珍731301
【摘要】:新课标历史教科书总的编写思路是:遵循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线索,采取“模块专题”的编写结构,注意中国史与外国史之间的联系,采取必修和选修相互协调的课程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了建国以来占主流地位的传统编写模式,建立起了模块相对独立、总体整合的内容体系。
【关键词】:新课标、历史教材、处理方案、
作为高中历史新课改的一线教师,我们热切希望拥有完美的历史教材。然而,编写历史教材工作量大、难度高,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就目前笔者所使用的高中历史教材而言,就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教学中如何妥善处理这些内容,减少其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史实性错误,教师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查阅资料、考证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例如新版必修二第21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说:“2001年11月11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简称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质疑,因为必修一第27课有不同的表述。该课正文写道:“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小字也说:“经过漫长的多边谈判,到2001年12月11日,中国终于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对于该学生的质疑,笔者并没有当堂“解惑”,而是把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解决。
学生兴致极高,有的学生兴奋得当晚就打电话说自己找到了答案:2001年11月11日,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的决定。中国政府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一个月后,即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生效,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可见,中国正式成为世贸成员的确切时间应该是2001年12月11日!我问答案是怎么得来的,学生回复说是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获得的。得出了答案。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成就感写在大家的脸上,更重要的是,在自主得出答案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提高了查阅资料、考证历史的兴趣和能力,还培养了严谨、求真、求实的治学态度。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有疑问的结论,可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讨论或辩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例如新版必修一第21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材导言的第一句话明确指出:“五四运动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材正文却说:“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而第17课《五四爱国运动》最后一句话则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如此自相矛盾,让人费解。针对这一问题,我特意安排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讨论。
学生很快分成两派。一派认为“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正确,理由是:一、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独立登上政治舞台,已经预示着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到来。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而且马克思主义在运动前后广泛传播,为工人阶级提供了思想武器。三、上海“三罢”斗争表明五四运动已经具备了广泛群众基础。四、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其反帝斗争已经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比较而言,另一派学生的回答似乎更有道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本质的特点就在于它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中共成立后,无产阶级才得以通过其先锋队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五四运动没有中国革命最大的群众基础——农民阶级的参与,其广泛性毕竟有限,而且上海“三罢”斗争中各阶级也没有形成组织上的联合。二、中共成立后,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且明确提出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之后在中共领导下逐渐形成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各民主阶级的联合战线,才使得中国革命真正具备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三、中共成立受共产国际指导,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柯尔斯基出席了中共一大。之后中共加入共产国际,中国革命才真正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紧密联系起来。而且中共“一大”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可见,教材正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表述更加符合历史事实。当然,也不能否认五四运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意义:五四运动已经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因素,还直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故第17课《五四爱国运动》最后一句话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作为评价是比较贴切的。他们主张将“五四运动到中共成立”这一段历史称为“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
还有人提出异议:准确来讲,应该以南昌起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为南昌起义才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端,在此前的国民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实际上放弃了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对学生的不同意见,我在惊喜中坚持一个标准:只要是独立思考,有理有据的,就予以充分肯定、鼓励,但不提供“标准答案”。让学生依据史实作出自己的判断,在强调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今天尤为重要。
学生在争鸣中展示出来的自主判断与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可见,教材中出现的某些有疑问的结论,其实是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教师若能合理开发,就能变“废”为宝,发挥出特有的功效。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多养成了服从、接受的思维定势,缺乏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视教材为“圣经”,对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无论史实还是结论,都深信不疑。通过引导学生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材,自主作出判断,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无疑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