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救护途中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与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120救护途中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与观察

邢娜娜刘莉李伟华薛焕云李敏王新玲

邢娜娜刘莉李伟华薛焕云李敏王新玲(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滨州256603)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的经验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院前综合救治的15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在现场与医生的急救配合、途中的转运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33例均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治愈率91.18%,17例死亡,死亡率8.81%。结论采取合理正确综合的院前急救护理是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院前急救创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099-01

严重创伤系指伤后早期对伤员生命或肢体有威胁的创伤。院前急救,最主要的特点是“急”和“救”。创伤死亡有3个高峰,第二个高峰在伤后数分钟至2小时内,有人称之为抢救危重患者的“黄金时间”,而有组织的创伤护理一般在第二个高峰实施[1],这就要求我们院前急救人员在短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脏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为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护士既要承担护理技术操作,也要完成部分诊疗工作,给予病人必要的应急抢救措施。利用综合救治的方法,院前救治150例严重创伤患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院前救治的150例严重创伤患者,其中男93例,女57例,年龄4~58岁,平均37.6岁,均为健康人受伤;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时间在伤后8分钟~1小时之间。致伤原因:车祸伤92例,刀刺伤18例,撞击伤23例,坠跌伤15例,爆炸伤2例;创伤部位与伤情;颅脑损伤伴昏迷54例,胸部严重创伤32例,腹部严重创伤28例,骨盆及四肢伤30例,脊柱伤6例,全组伴休克37例;150例中共有27例多发伤,8例复合伤。

1.2综合治疗措施

1.2.1现场检伤分类

采用CRASHPLAN顺序检查法,了解患者全部伤情、主要受伤部位及伤情程度,减少漏诊及误诊机会。对患者进行初期伤情评估,包括气道是否通畅,呼吸情况,循环是否稳定,有无活动性出血,快速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并按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优先处理危险因素;包括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骨折等。

1.2.2现场救治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使患者脱离危险环境,快速解除正在威胁病人生命的因素如窒息、大咯血、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严重创伤病人常常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至窒息[2],予以紧急气道开放,吸氧,心肺复苏,包扎止血,骨折固定,对多发伤伤员一律行颈部制动,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正确评估活动性出血将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本组行心肺复苏5例,复苏成功1例。开放气道17例,气管插管8例,抢救失血性休克29例,骨折固定57例。

1.2.3转运途中严密监护及救治

在对病人进行现场综合急救后,快速将病人转至医院。途中边抢救边转运,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般伤员均采取仰卧位,颅脑损伤、颌面部损伤应侧卧位,头偏向一侧,胸部损伤取半卧位,休克患者取中凹位,有骨折、血管、神经、肌腱损伤患者选用绷带夹板等制动,颈椎损伤患者使用颈托固定。担架放置稳定,固定牢固,避免在转运途中剧烈颠簸加重损伤,注意搬运时体位,在转运途中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及瞳孔的变化,及时与患者沟通,并做好心理护理。

1.2.4快速转运至医院后,实施外科救治及进行高级创伤生命支持,进一步的伤情评估及精确治疗。

2结果

本组150例患者中,接诊中因伤势过重现场已死亡13例,4例患者在转运途中因伤势过重、出血过多而死亡,死亡原因可能为重度颅脑损伤、胸外伤及大血管破裂或重要脏器破裂引起大出血;其余133例患者在搬运途中未发生意外,均得到有效的院前救治,妥善包扎、止血及体位固定后入院内进行进一步治疗;院前急救总有效率达91.18%。

3急救护理

3.1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创伤患者大多合并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过程中非常重要,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的大小,使用多功能监护仪动态监测T、P、R、Bp等各项指标的变化,若患者无自主呼吸或呼吸缓慢(<6次/分),护士应立即开放气道,清除口内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凝块或其他异物,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后引起窒息,准备好气管插管用物、车载呼吸机以及除颤监护仪,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同时要注意频繁呕吐或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气道梗阻。

3.2维持有效循环

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大动脉损伤者,迅速加厚敷料加压包扎或止血带加压包扎,用止血带时,要用纱布、毛巾等软垫保护受伤皮肤,止血部位下肢在大腿中上三分之一处、上肢在前臂上三分之一处,标明包扎时间,每小时放松一次,以防损伤神经,并用简易夹板妥善固定骨折肢体。对于腹腔脏器外露者,先用无菌敷料覆盖,在用消毒碗扣上,外用绷带固定。

3.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抢救患者的同时向患者或家属询问病情,了解致伤原因,判断有无其他部位受伤,防止漏诊、误诊。在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末梢血管充盈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根据血氧饱和度了解缺氧情况,做好院前急救记录。

3.4心理护理

对清醒患者,应重视心理护理,患者突然遭受外界创伤,剧烈疼痛与恐惧,甚至濒死感,会使患者呼吸、心率加快,加重出血,这些不良情绪不利于控制病情;对于昏迷患者,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护士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进行各项护理措施,同时安慰鼓励患者,说明医生护士正尽力为其治疗护理,以稳定其情绪[3]。

行之有效的院前急救是减少创伤死亡的重要手段,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院前早期综合救治是降低创伤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首要环节,进一步提高了医院创伤救治水平。

参考文献

[1]应菊素.影响急诊护士健康状况的社会心理因素.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21

[2]肖嵩华.地震骨折伤的现场救治及并发症的处理.人民军医,2008,51(7);407.

[3]徐善祥.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肌红蛋白变化及其意义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9,3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