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的发病机制及基本诊断原则

/ 1

病理学的发病机制及基本诊断原则

周立枫

周立枫(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病理科1541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1-0285-02

【关键词】病理学病因基本诊断原则

人们习惯把各种生理指标的测定值是否正常作为判断健康的标准,这是很片面的。正常值由于源于群体,本身存在固有的变异,而且病变程度和个体的代偿适应反应都会使测定值不能准确反映体内的健康变化。因此,对特定个体的测定指标要进行动态和全盘的考虑。然而,即使生理指标正常,也仅反映躯体的状况,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健康,不应该因此而忽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1发病机制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自稳调节网络的任何一个环节受到损害或者功能降低而不足以抵抗致病因素的损害作用时,都可引起内环境的紊乱,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

1.1屏障防御功能降低机体的屏障防御功能是指能抵御或清除致病因素的各种功能,包括皮肤和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免疫系统,肝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等。屏障防御功能是机体自稳调节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致病因素作用过强而突破机体的防御能力或屏障防御功能降低,是引起疾病的重要环节。微生物感染,毒物或药物中毒,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等,都与机体屏障防御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和损害有关。

1.2神经体液调节失衡机体自稳调节网络的基础是神经体液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组织的功能相互协调以及内环境的稳定,无不依赖于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在神经体液调节的正反馈或负反馈环节中,某一因素的产生或清除异常,或者相拮抗因素发生异常,皆可导致神经体液的调节失衡和疾病的发生。例如,收缩血管的因素(因子)与舒张血管的因素(因子)长期失衡会导致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3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调节障碍机体自稳调节的一个重要层次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调节,依赖于复杂的信号转导机制。组织器官功能的完整根本上取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否完整。细胞的生物膜结构(如细胞膜和线粒体膜)最易受到致病因素的直接或间接损害,是导致细胞功能障碍易发的重要环节。然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离不开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调节和控制。某些蛋白质是细胞的结构成分;某些蛋白质转导细胞在行使各种功能时的信号;还有一些蛋白质具有特定的功能,如激素、酶和免疫球蛋白等。核酸则是基本的遗传物质。因此,一定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可直接引起细胞的代谢和功能障碍。

2基本诊断原则

为了观察某些组织和细胞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可用体外培养的方法进行研究。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较方便地在体外观察研究各种疾病或病变过程,周期短,见效快,节约人力和物力。但是,体外环境和体内有差别,因此,也不能将实验的结果直接套用于人体。

必须要理论结合实际,一方面重视前人的经验,加一方面要靠我们反复的实践,并且既要掌握一般规律,更要注意到特殊规律。诊断常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放射检查和剖腹探查做出。肿瘤的一般规律是良性者常有包膜,恶性者由于浸润性、破坏性生长面不具有包膜,也有与此相反的特殊规律。

3讨论

疾病发生的前提是病因的侵害。任何疾病都存在一定的病因。但疾病发生的基础是机体内在自稳调节机制的紊乱。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在内环境保持稳态的情况下进行。所谓的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生存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如氧、水、电解质和酸碱度等,保持动态平衡,各种生理指标波动在一个变动很窄的范围内(即自稳态)。在多变的环境中,机体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确保生命的长期存在,逐渐进化形成了一个从器官系统到组织细胞乃至分子水平的自稳调节网络,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当这种“自稳调节机制’’受到损害或自稳调节能力不足以抵抗病因的损害作用而无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时,疾病就发生了。

随着医学的长足进步、复苏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以及相关伦理和法律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后,医学界对死亡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提出了脑死亡的概念和诊断标准。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的不可逆和永久性的丧失,机体作为整体的机能永久性停止。一般的判断标准如下:①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②呼吸停止;③瞳孔散大和固定;④颅神经反射消失;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循环完全停止(脑血管造影)。

参考文献

[1]吴春霖.病理诊断的相对性和局限性[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0.

[2]方向前,范顺武.表面骨肉瘤的影像学特征.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

[3]童天朗.皮质旁骨肉瘤.淮海医药,2006.

[4]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