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的非手术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髋臼骨折的非手术治疗

邵宪库

邵宪库(黑龙江省富裕县人民医院161200)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2-0147-02

【摘要】任何一种手术术前都要对该手术作详细的评估,以确保术中安全、手术顺利进行及手术效果。在髋臼骨折的治疗前必须先对患者做出评估,包括放射学评估和临床评估,放射学评估在上一章已有叙述,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受伤肢体的情况、骨折脱位的类型、软组织损伤的情况以及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最后进行治疗。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不外乎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各有其适应证,必须认真仔细地权衡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利弊。在决定任何治疗之前,必须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关键词】髋骨折髋臼骨折固定术内牵引术

临床资料

33例中,男28例,女5例。年龄19岁~52岁,平均35.2岁。致伤原因:车祸23例(69.7%),高处坠落伤6例(18.2%),重物砸伤4例(12.1%)。髋关节脱位及髋臼骨折的类型:髋关节前脱位3例,中心性脱位4例,后脱位26例。

一非手术治疗指征

(一)患者因素

患者年龄较大、有严重的骨质疏松、骨折粉碎严重、有严重的内科疾病难以耐受手术,均应行非手术治疗。

(二)骨折因素

髋关节稳定、头臼匹配良好的患者应行非手术治疗,具体的讲有以下几种情况。

1.无移位或移位不大的髋臼骨折裂缝骨折或移位<3mm的骨折,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尤其是牵引,在非手术治疗期间必须定期拍床边X线片,密切观察骨折端的移位情况,因为即使是很小外力造成的骨折,也有可能在保守期间发生移位,一旦移位>3mm,若符合其他的手术指征,应及时改手术治疗。牵引时间需要持续8~12周直到骨折愈合为止。

2.低位前柱骨折该骨折通常只累及臼顶的最远端和前部,股骨头和髋臼顶的关系正常。

3.低位横形骨折位于髋臼窝顶部以下的横形骨折并不破坏臼顶的主要部分,通常可通过手法复位获得头臼的良好匹配,并能通过牵引得以维持。

4.某些双柱骨折双柱骨折有时可通过闭合复位的方法获得满意结果,虽然该骨折在X线平片上看起来十分复杂,但骨折的移位主要在髂骨翼,髋臼关节面移位不一定大,这时可试行闭合复位,如果3个位置的X线平片显示了头臼匹配良好,通常非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尤其是老年人。但是如果臼顶或后柱有较大的扭曲或移位,则必须手术。还有一些双柱骨折可通过闭合复位获得股骨头和髋臼骨折片的继发性匹配,从而免于手术。双柱骨折的手术并发症相当多,且很难达到解剖复位,对于经验不足的医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除非医师经验丰富,又有合适的条件,否则非手术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结果。

5.内壁骨折文献对内壁骨折的治疗有较多争论,有人主张手术治疗,也有人主张非手术治疗。累及髋臼四方区的内壁骨折极少单独发生,一般都是前柱、后柱或横形骨折的一部分。如髋臼顶保持良好的关节面,股骨头复位后内壁能随之复位,经维持牵引后一般能获满意结果,这在老年患者、低能量创伤时更是如此。牵引时间一般为8~12周,过早的去除牵引可能会导致骨折的重新移位。如果骨折在髋关节外展位更加稳定,应当使用大转子牵引维持骨折的位置。老年人的髋臼内壁骨折不适宜行手术治疗,因为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可能会导致内固定失败。如果年轻人的髋臼内壁骨折不能获得良好复位,当牵引去除后髋关节仍然不稳定,并影响臼顶的完整性,这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二非手术治疗措施

(一)无移位髋臼骨折

如髋臼骨折无移位或移位小于3mm,只需行皮牵引,牵引的同时辅以抗炎、消肿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药物,并指导患者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功能锻炼。牵引方法为平卧位,患肢外展30°,膝屈曲15°,置足于中立位,牵引重量2~3kg,牵引1~2周后,即可在床上作髋关节伸屈为主、收展为辅的主动运动。疼痛通常在3~6周内消失。非臼顶骨折者,第4周时多数患者可扶拐下床,10周后弃杖行走。臼顶骨折者,第10周下床,第12~14周患肢负重锻炼。以后每4~6个月复查1次,随访期2年。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无较严重的后遗症,少数患者可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二)明显移位髋臼骨折

如髋臼骨折明显移位或伴有股骨头脱位。应早期行手法复位。复位应在良好的全身麻醉下进行,最好配备有功能齐全的复位床和床边X光机。对脱位的股骨头,特别是前、后脱位,应当行急症复位。如前、后脱位或中心性脱位未能得到及时复位,将对下一步治疗造成困难,并会影响股骨头的血供而致缺血坏死。如有坐骨神经麻痹时更应尽早复位。骨折和脱位经闭合复位后,不论成功与否,均应行骨牵引,它既是非手术治疗的手段,又是切开复位的术前准备。

骨牵引应同时有大转子部侧向牵引和下肢长轴上的纵向牵引。纵向牵引一般应在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上施行,牵引重量9~13kg,患肢外展20°,屈膝10°~15°,置足于中立位。侧向牵引应在大转子区稍下方,以防进入关节囊。牵引针一般用5~6cm长的螺纹钉,或两枚三角针Lipscomb技术,牵引重量为9~13kg。当骨折在髋关节外展位更稳定时即有行大转子侧向牵引的指征。4周内,纵向牵引重量逐渐减小到3kg,侧向牵引重量减至6~7kg。牵引应维持12~16周以上,时间过短仍可导致骨折片移位,影响疗效。牵引结束后,扶拐下地,髋关节部分负重,完全负重一般应在4~6月以后。

(三)闭合复位失败而不宜手术的患者

如患者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老年人、严重的骨质疏松或粉碎性骨折等,可先行牵引治疗,一部分患者待手术时机成熟后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另一部分患者则留待后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参考文献

[1]陆裕朴,胥小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825-829.

[2]张伯勋,卢世璧,朱盛修等.髋臼骨折.中华骨科杂志,1991,11(4):246-248.

[3]毛宾尧,应忠追,盖维缤等.髋臼骨折与髋脱位.中华骨科杂志,1995;15(8):507-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