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辽宁省海城市中医院114200)
【摘要】目的探讨患有乳腺癌的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比较其预后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治疗的148例乳腺癌老年女性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即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为实验组,介于60~70岁之间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其PR阳性率及ER阳性率较高、脉管瘤栓少、浸润性小叶癌发生率低、预后较好,但死亡率较高。
【关键词】乳腺癌临床特点预后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159-01
据相关临床疾病统计结果可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乳腺癌是属于一种恶性肿瘤,其恶性度及死亡率较高。由于老年患者缺乏相关认识并且忽视乳房的定期普查及自我检查,导致诊断时的病情较严重。本文为研究患有乳腺癌的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效果,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院的14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其预后情况及死亡率。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的148例乳腺癌老年女性患者的相关资料信息,其中实验组患者的年龄介于71~83岁之间,中位数年龄是76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介于60~70岁之间,中位数年龄是64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一系列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确诊。经统计学分析可知,老年乳腺癌疾病的发病率在患者年龄上比较时无明显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将我院的148例乳腺癌老年女性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即大于70岁的68例老年患者为实验组,介于60~70岁之间80例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PR阳性率、ER阳性率及病理类型等特点。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进行一段时间的随访观察后,评价老年患者的预后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
1.3随访观察相关工作人员针对此148例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追踪观察,评价患者的预后情况,2周一次,无间断持续1年。
1.4统计处理对此数据采用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总结我院的14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评价此类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得出,实验组的肿瘤大小及PR阳性率等特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及ER阳性率等比较时无明显差异。预后较好,单因素分析时的影响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治疗方式及内分泌治疗等;多因素分析时的影响因素包括肿瘤分期、治疗方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2.2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为实验组,介于60~70岁之间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具体分析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结果
组别例数死亡人数死亡率
实验组68例18例26.5%
对照组80例36例45%
P值<0.05
从上表结果中可以得出,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由于老年患者缺乏有关乳腺癌的相关知识且未进行定期检查乳房或自我检查等措施[1-2],因此此类患者诊断出疾病时病情较为严重,且由于此类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较低,因此患者的死亡率较高[3]。本文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148例患者的相关信息,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评价其预后情况,同时比较患者的死亡率。结果得出,实验组的肿瘤大小及PR阳性率等特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及ER阳性率等比较时无明显差异;预后较好,单因素分析时的影响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治疗方式及内分泌治疗等;多因素分析时的影响因素包括肿瘤分期、治疗方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且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得出结论,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其PR阳性率及ER阳性率较高、脉管瘤栓少、浸润性小叶癌发生率低、预后较好,但死亡率较高。老年女性人群应加强对乳腺癌的认识,重视自身的检查并定期到医院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该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吴迪.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6(32):3411
[2]王周权.老年乳腺癌140例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9.11(38):1504
[3]杨锐.65岁及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5(32):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