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创业农场小学教师马艳雪
提起笔,想写的这件事与什么说法、态度无关,只是想与我有同样心情的各位教师,共同分享,彼此勉励。他是一位单亲家庭儿子的父亲,很朴实的中年人,三十出头的年纪。北大仓惯常的春风,给了他一副黝黑木讷的脸孔。每月的收入,他心甘情愿地花在儿子的吃穿住行上。从与他的交谈中,我能看出他的眼眸中有父亲对儿子超出普通粗心男人的关心——因为他爱他的儿子,不想让孩子在同学间感到自卑。可是,儿子在学校的情况他并不了解,偶尔老师的几个电话,他也总是重复着“老师,你多费费心,多给管管。”
曾经前十名的孩子,在父母离异后成绩直滑到后十名,作业很不认真,放学跳院墙,周末去网吧,眼神里透着不合年纪的暗淡的光芒。得知我要把他在校的情况告知他父亲时,他再三恳求我原谅,说父亲工作忙,不想父亲伤心......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也是父母眼中唯一的宝贝。作为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我在多次的家访与摩擦中感受着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与老师所谓的严格要求之间的碰撞,有时,这碰撞是不尽如人意的。所以,我很多次的彷徨过,思考着——我应该以怎样的身份与孩子对话,我应该站在怎样的立场上和家长们谈论问题?怎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单亲家庭的孩子极为敏感,很是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我们班级这位姓于的同学更是如此,对于老师的批评很是反感。但是孩子本身做事还是依旧我行我素。作为老师,我听惯了家长接到班主任电话时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话语,回家一顿教训让其悔过的话,所以,对于第二次接到那位父亲在晚上八点钟打来的电话,我毫无吃惊可言。事实上,他没有讨好老师,告诉老师他怎样地训斥了他的儿子,甚至暴打一通。他的话语是悲哀地,充满了无助与自卑。他说,一结束地里的活就马上往儿子住宿的地方奔去,顾不得吃饭,气愤地就想让儿子的屁股早点开花。当他看见儿子躺在单薄的上铺,喜出望外地叫着爸爸,并说着“你都好久没来看我了”,他握过孩子有些发冷的手,哽咽地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儿子,你得好好念书,你不能像我一样啊”,他抚摸着孩子的头,毫不犹豫地把钱给孩子,就匆匆离开了。
也许从头至尾孩子都是一头雾水,他不会想到父亲此次带着气恼来,却怀揣着伤心离去。孩子父亲的一句句:孩子在外面很苦,没有家长陪伴,缺少母爱,不忍心动手教训......我无言以对。我没有资格批评一位父亲关爱孩子的心,没有理由教育他怎么做家长,没办法阐述教师的责任等等。
那夜,我辗转难眠。头脑中总浮动一首诗: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想,父母的“可怜”之情难以言表,是承受,是付出,是陪伴,是眷恋。他们从不计较,因为,他们从来心甘情愿!这些特有的品行,值得我去学习,但我除了理解之余,还应该帮助这位家长,改正孩子身上的坏习惯,这才是最主要的。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源于爱的。我想,正是有爱的鼓励,我才能够在一次次碰壁受阻后,仍鼓起勇气去耐心的接近他们,给他们讲在浅显不过的道理,帮助他们走出思想的误区。我想,教师更应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尊重学生、尊重家长的基础上,去寻求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