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际商务领域,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企业是经济部门,学校是教育部门,两者价值取向的不同决定了其合作过程容易产生矛盾。如何协调这种矛盾,取得共赢,应该是解决校企合作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校企一体化的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建设内容的研究,提出作为职业学院或是本科教育的职业化取向,可以尝试以校为本、以我为主,以企业为蓝本,以专业为抓手,以技能为主线,以引进为主渠道,通过岗位、技能、现场、导师等的适时业务对接,逐步从传统的学院教育模式向企业岗位联通模式探索转变。
关键词:双向对接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国际商务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12-0061-03
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近几年,国务院、教育部出台一系列文件,强调“校企合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部长袁贵仁强调,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与行业企业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
从国内外高职教育看,凡办学富有成效的国家、地区或学院,都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其共同的特点就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岗位有着紧密的关系。由于国情与院情、地区与专业的不同,无法照搬照抄,只能结合实际,探索适合国际商务专业实际,适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
一、国际商务专业校外实训现状
国际商务生产经营一线是职业教育的最佳实习课堂。国际商务专业作为经营管理类的文科专业,目前在实习、实训、实操(以下简称“三实”)上存在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尤其是大规模的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受到诸多限制,引发实践教学过程的一系列矛盾,体现在:
(一)时间上,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少则两三周,多则十多周,甚至几十周,学校的整个课堂教学计划将受到冲击,不便于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
(二)数量上,与理工科学生和生产型企业不同,文科学生很难作为廉价劳力参与生产过程,且容纳量有限;
(三)费用上,对于短时间大规模的学生校外实习,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新增的管理负担。现今情况下,多采用有偿实习的方式,实习费加上交通、保险等开支,这对各学校都是一个沉重的费用负担;
(四)管理上,短时间大量学生校外实习,班主任、辅导员无法集中、有效管理,容易造成放任自流,加上现在学生自主性的提高和自律性的下降,会出现许多现实管理中不能确定的漏洞和责任;
(五)效果上,考虑到商业秘密和自我生存等问题,企业一般比较谨慎,学生到企业实践多进行一些极其简单的辅助性工作,根本无法涉及企业进出口业务和经营的核心操作训练。而且,国际商务业务多是融汇于整个企业业务管理系统之中,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企业业务环节,而不同企业的不同业务管理系统也给实践指导老师的点评也带来诸多困难,实训效果难以确定。
(六)学生管理上,短时间大规模的学生流动势必带来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如人身安全问题。在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安全的时代背景下,一旦学生出险,也许就不仅仅是实践教学的理由能够解释,支付赔偿所能解决的。
总之,由于学生人身安全、生产经营安全、商业秘密等诸多因素,国际商务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大多只能进行参观或简单操作,不能实际上岗工作,常被学生称为“走马观花式的实习”,其效果差强人意,还时有时无。
二、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鉴于校外实习实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引进校外优势企业资源,进行校内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把校内、校外实训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实训基地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切实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实操,有效建立一个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质量。
国际商务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遵循“校企合作、商学结合,双向对接、定向培养”的建设思路,初步设计如下:
(一)“校企合作、商学结合”是切入点
职业教育应当依托和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走校企合作之路。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应以校为本,以我为先,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企业需要什么人,然后,模拟企业文化、企业环境、业务流程和业务环节进行施教。在一个全面模拟的企业环境中培养国际商务技能人才,在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下,才能有针对性地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才能体会到正式的工作氛围、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才能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
(二)“特定引进模式”引进特定行业龙头企业
在国际商务专业“走出去”强化实践教学的同时,“引进来”的实践教学模式应该更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特定引进模式”,就是完全复制一个对口行业龙头企业进入综合实训基地。
引进特定行业龙头企业,可能会引发担忧的是其整个业务系统否具有通用性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自然科学的答案应该是唯一的,而经营学、管理学的结果很难是唯一的。因此,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的方式与结果也应该是多样的。同时,国际商务与哲学等其他社会学科也不同,不可以是抽象的,特别是对于高职教育过程,必须要有案例、实证或参照实体。另一方面,行业龙头企业的运营模式代表了该行业的最高水准,也代表行业业务最新动态,代表行业人才需求的主流与方向。特定龙头企业的业务环节、业务流程、业务单证、业务案例、管理制度等等,已经过残酷的境内外的市场验证,证明是高效、系统、全面的企业文化,特定行业龙头企业的对口操作经验,对行业内中小企业不仅适用,而且有榜样与标杆的指导带动作用,因此可以直接引入到综合实训中心这样的载体,作为职业岗位教材蓝本。再则,在引入过程中,发现特定龙头企业的业务管理系统有问题或者瑕疵,则可以利用系统知识加以修正,并反馈给特定企业,为企业的技术储备、人才储备提供丰富的积累,从而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向对接”。
(四)以“定向定岗人才培养”为目标
“定向定岗培养”的内涵,即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其层次,从传统的“订数量”上升到“定方向、定标准、定企业、定岗位”,培养出大批特定适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
“定向定岗人才培养”,体现在能有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上。对于教学部门,根据国际商务龙头企业管理流程、业务标准、单证规范,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方向,整理上升成为教学资源,制定相关教学文件,使得实践教学层次提升,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可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适用对象既可以包括在校学生、老师,也可以进行企业准员工和在职职工培训。这样,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可以交替进行融合,有效实现岗位技能培训前置。
“定向定岗人才培养”,在具体教学计划安排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内容,一是商务素质课程,二是基于特定企业的业务环节、业务流程和业务单证相关联的专业课程;三是特定企业文化。将根据国际商务龙头企业用人业务标准、道德水平和企业文化等“定向定岗”式设置教学内容,制定培养目标和配套办学条件,让“定向定岗”教育成为“实习、实习、实操(三实)”的合成体,真正实现“育人”与“用人”的零距离和无缝接轨。
三、“双向对接”校企一体化的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力学理论上,三点支撑一个平面。反映在国际商务实践教学问题上,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仅仅是拥有高配置硬件和通用型软件,还不足于体现专业实践教学的精髓和特色。市场上各种软件关于国际商务方面的功能设计,存在着抽象、简单,粗糙,功能偏弱等缺点,不足以表现国际商务的专业背景、校企合作和“定向定岗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需求。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将打破“硬件+软件”的传统单一实训室建设模式,增加具体真实、内容丰富、变幻无穷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定企业要素,打造硬件+软件+企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和“课程+案例+岗位”专业教学特色,力争以校为本,依托龙头,提升合作,借助优势,开创“商学研”一体化的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科研体系,以及与特定企业无缝接轨,实训+实习+实践“三合一”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一)“特定引进”的具体内容
深入特定公司及其下属各企业收集业务环节、业务流程、业务单证、业务案例、管理制度和影像资料,即国际商务专业“六大”实践教学资源。
1、业务环节
表示特定公司目前涉及国际商务业务相关的决策、管理、业务、财务、监控和法律服务等一系列部门设置。
2、业务流程
表示特定公司进行涉外业务所规定的业务权限、业务范围、业务顺序和业务方向,包括一些内部的决策机制、交流方式、沟通渠道、技术手段、交易授权、结算支付与激励机制等一整套完整的业务系统。
3、业务单证
表示特定公司进行涉外业务所使用的标准手段和书面语言,众所周知,业务单证在国际贸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商务的交易过程实际上就是业务单证的买卖过程。
4、管理制度
特定公司涉外业务的服务标准、业务规范和制度要求,也是公司赖以正常运转的规范要领和制度保障,一般与公司的监控、财务和法务部门有关,并贯穿在全部业务自始自终的过程之中。
5、业务案例
包括特定公司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提醒、鼓励、引导和警示全体业务人员,所有国际业务都是有风险和费用的。
6、影像资料
是公司业务进程、技能指导和规范操作的形象化记录。
以上六个方面,是所有从事国际商务业务的公司必须具备的核心业务要素,也是各学院国际商务专业教学应该涉及的核心教学内容,相关专业课程应围绕此“六大要素”展开。
(二)企业资源整合后上升为教学资源
将引入的特定企业资源上升为教学资源,加以规范、提升和完善,使之成为风险低、成本少、容量大、变化多,前沿性、实用性、兼容性突出,能够以点带面,具有双向对接功能,并且是开放型、标杆式的国际商务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系统。
具体来说,即根据行业龙头企业标准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对口适应性”为主旨,以操作能力培养为核心,制定教学计划,以行业龙头企业职业特定岗位标准为参照系数,按照其业务环节来设置,按照其业务流程来办理,按照其管理制度来管理、按照其单证资料来操作,经过教学过程的提纯、提高和提升,结合其的影像资料,设置一些业务背景和条件,形成完整的实习实训实操实践学习链条,开发出本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联通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专业高仿真实践岗位,达到实习、实训、实操“三合一”实践教学培训效果,即以对口专业操作课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员工管理意识,提倡职业道德基础,引入企业文化、工作技能、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商务单证、审批环节、业务流程等岗位需求的对口课程,逐渐形成特定企业“三实”实践教学模式,同时,把特定企业新知识、新业务、新流程适时追加到专业教材中,充实内容,保持同步。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论课进展情况,边学习边操作,形象教学,通俗易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形成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根据适时的经济环境、行业政策、企业规划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国际商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开发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形成实训+实习+实践“三合一”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四)实用性教材建设
将特定引入企业的业务流程、业务环节、业务案例、业务单证、管理制度和影像资料收集汇总,可以根据专业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编辑成册,形成实践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特点突出的自编教材或实践教材。
(五)打造“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相融合的岗位技能培训
从教学合作开始,以专业前沿知识作为基础和切入口,并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和岗位,鼓励一线的业务经理与专业教师相互转换,切实打造“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
根据国际商务龙头企业管理流程、业务标准、单证规范,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方向,整理上升成为教学资源,制定相关教学文件,使得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可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适用对象既可以包括在校学生、老师,也可以进行企业准员工和在职职工培训。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的交替与融合,有效实现岗位技能培训前置。
四、“双向对接”校企一体化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与特定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商学研”相互促进
企业和专业双方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利益的和谐才是可持续发展最坚实的基础。随着特定校企合作操作系统引进校园,一方面,能够保持专业教学与特定企业的紧密沟通,与最新业务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专业老师也可以利用专业知识,通过全真业务中发现业务问题和潜在风险,给企业提出更好的业务建议。学院将成为行业龙头企业最大的一线操作人才的培养、储备系统,也将成为其最大的在职员工培训的“充电站”,从而更加强了国际商务专业与外经外贸经营上实质性的校企结合,在合作水平、融合级别和实质内容上得到极大提升。
(二)专业维系
特定校企合作操作系统便于建立以实际业务为基础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营环节、业务流程、单证体系、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具有战略合作高度,实习实训实操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各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依托特定企业传统的国际业务优质资源,借助行业龙头企业的绝对优势地位所制订和总结的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模式,将逐步成为各地区众多行业内的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的标杆和权威,并以此维护各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在今后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区域领先地位。
(三)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是职业院校的主要社会职责之一,综合实训基地的特定对口引进机制可以使职业院校利用自身的专业和资源优势,为特定企业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参考意见,也可以为特定公司的新员工进行对口技能培训,达到“双赢与多赢”的效果,为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考虑将培训项目单列,开发成为面向众多中小企业的、营利性的社会企业培训项目。
(四)科学研究
职业教育经营学和管理学的科研方向应该是“向下和向前”的,即面向企业、基层、口岸和具体操作业务的。国际商务专业老师通过深入特定对口企业,了解一线企业的经营过程,发现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先进理论知识和管理经验帮助企业出谋划策,解决问题,从而容易培养形成务实求真风格的职业教育科研方向。
(五)教学改革
高职培养目标明确,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不能办成本科的“压缩版”,也不能办成中职的“简易版”,而是要切入社会经济的现实需求,培养本行业操作一线的将才。通过特定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可以不断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以校内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为先导,通过对特定行业龙头企业资源的整理和提升,整体影响和扩展专业的教学深度、广度与适应度,并根据本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的调整专业配置和课程重点,不断提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计划,使得国际商务的专业教学更能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六)实践效果
“三合一”的实践教学模式便于学生每一阶段的实习实训实操总结,使学生通过随时总结,得到不断升华。学生“三实”结束后,教学团队可以进行总结,使学生完成“理论—实习+实训+实操—理论”的过程。同时,学生在校内进行实习、实训、实操,简便安全,便于集中管理,不会造成放任自流,能够较好地达到预期的规模实践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上,能够以最小的综合成本,达到“一览众山小”的综合实践教学效果。
五、结论
双向对接的校企合作系统兼具校园文化知识教学和特定企业岗位能力培训的两个领域、两种空间、两种能力教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零距离结合,也是教育与经营相结合的切实体现。特定引进式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对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完整、全真嵌入,使单向、简单形式的校企合作转变为长期、全面、深层次的合作,不仅能够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向、规模、标准和模式等问题,与传统的外经贸行业老业务员带徒制度相比,更高效率,更加规范、更具规模、更加快速。在一定的条件下,高职院校也能够摸索一条职业教育在技能型、操作型、实用型特定人才“工厂流水线”式的培养模式,逐步从传统的学院教育模式向企业岗位联通模式探索转变,从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科研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作者简介:
杨磊,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主任,高级经济师,副教授,兼任广西经贸对外服务公司总经理,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及区域经济(广西南宁,530007)。
黄春元,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国际商务教研室主任,讲师,国际商务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广西南宁,530007)。
[参考文献]
[1]叶鉴铭,梁宁森.高职“校企一体化”动力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09年13期.
[2]黄英.基于实训中心的校企文化对接的实现[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3]周世青,何万一.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发展动因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23期.
[4]程春梅.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