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炜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38
摘要: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能提供给人们日常户外活动的场地就越来越少。以文化体育为主的公园的出现正迎合了现代大都市的需求,为市民提供更多、充满情趣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本文在介绍观澜文化体育公园现状概况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鱼塘山林地改造成体文化育公园的情况,围绕流动之“澜”、融合之“澜”、五彩之“澜”、流动之“澜”、演变之“澜”的整体规划布局理念进行方案设计。
体育公园是在大面积园林绿地中,合理分配体育场地,以及文化、服务建筑供市民进行体育锻炼、游览休憩或供体育竞技比赛活动的专类公园。城市体育公园在全球快速普及与发展,从初期的在城市普通公园中设置一些简单的体育设施开始,到今天开始关注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绿色空间需求,不仅满足了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而且还充分考虑到了城市对绿化空间的需求。
观澜文化体育公园是以游泳运动为主的专类体育公园,并配置有标准游泳馆,可供比赛训练使用,同时兼备其他大众运动及休闲活动的设施。以体现生态环境功能,服务全民健身为设计原则,在整体选址和规划中,以促进体育运动、体育历史文化和城市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突出城市体育公园以人为本、体育运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游泳馆和公园融为一体、巧于因借、又各自成景,形成馆在园中,园在馆中,具有绿色生态、地域文化、社会交往功能及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场地(图1)。创造市民文化体育生活舞台?体现地域文化及传统体育精神。
图1鸟瞰效果图
1.项目概况
1.1地理位置
观澜文化体育公园选址于观澜办事处北部大富工业区内,观光路南侧。西南接福前路,东侧为规划观兴东路。
红线范围约为7.1公顷,其中包括现状已在建变电站及垃圾处理站共0.8公顷,高压走廊防护绿地0.3公顷。故本次规划设计面积约为5.9公顷。
1.2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的发展、观澜街道成为深圳南北中轴线的“北大门”,观澜片区随之重新规划,优化片区内土地使用功能使之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设计范围片区内重新规划有商业用地、文化设施用地、居住用地等,为提升片区品质并配套周边新规划的城市功能,将原有的鱼塘山林地规划为文化体育公园(图2)。
图2
1.3场地分析
1.3.1项目区域分析
如上分析,设计场地周边原为工业用地,城市片区更新之后,场地东部规划有较为大面积的商业用地,场地南侧规划有商业及文化设施用地,西南部紧邻规划二级居住用地,西侧为公共绿地、商业用地及部分四类居住用地。
对于东部及南部的大型商业及文化组团,由于此二种城市功能都将聚集大量人流,场地内设计需考虑相应的空间形态与之呼应及衔接,并为人流的疏散和对接做好交通引导。
对于南侧的居住用地,公园设计应考虑场地功能的布局要能使居民更便捷的进入及使用。
场地北侧为观光路,是重要的城市干道,公园这个方向的景观立面对城市景观有着重要的影响。优美的建筑形态在这个景观立面展开将会为城市街道空间景观画上华彩的一笔。
1.3.2场地现状分析????
场地现状总体来说是三个高层的台地地形,现场看来主要是堆积的土和大量的建筑垃圾。场地中部较高,西南侧有部分未被填埋的低谷地。西北侧有在建的变电站及垃圾处理站。沿观光路有高压走廊穿过。
现状植被基本以野生茅草为主,未被填埋区域,有少量荔枝树。
现状无水体。
对比地形图及影像图片资料,可以看出现状地形与其原有地形有巨大变化,且为不利的变化,这为我们的规划设计带来问题,主要为:
1)随着观澜的发展和建设,现状场地的荔枝林逐步消失,丘陵、鱼塘被整平,导致场地地形地貌消失,场所记忆和精神缺失,使得设计场地失去原有的地域性特征;
2)大量建筑垃圾堆积使得整片自然林地成为建筑垃圾的堆积场,这对后续的规划和建设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利的条件。
3)场地原为自然丘陵地貌,加上建筑垃圾的堆积,使得基地地势较高,雨季时排水泄洪将影响周边区域。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成为了我们本次规划设计的一大挑战。
1.4案例研究
通过对场地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针对体育公园建设、建筑垃圾处理、地形的创造和改变这三大要点,筛选了三个案例进行研究并借鉴其成功经验。
1)跆拳道公园
地点:韩国茂朱郡
面积:15.7公顷
通过登梯这一元素,融合不同的活动、周边风景和地形景观,在上升过程中,阐释跆拳道文化和精髓,纪念韩国历史和文化,为韩国树立持久的当代形象。
公园充分融合了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结合跆拳道的六段表现形式和一系列的活动,凸显了跆拳道身体、心理、精神的最高统一。
借鉴:少用物力,场地融合了自然环境的力量;
使用可循环利用材料;
通过设计改善目前的自然地形和河流流域;
使新的设施与多变的生态系统和谐统一。
图4跆拳道公园一角
1)宜兰县立罗东运动公园
地点:台湾宜兰
面积:46.8公顷
公园北侧9个链状的“翡翠山丘”和公园的主要入口处的展望广场,可眺望由中心点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放射状轴线,并能感受到“绿的力量”发散至罗东市区和宜兰县各地,而由广场放射出去的轴线使游园者更易感受到这绿色的力量。设计中导入中国传统方位中的四神——东西南北轴线和四神。
借鉴:地形的创造和变化;
象征隐喻化的景观手法。
图5宜兰县立罗东运动公园一角
1)南高基公园
地点:石家庄
面积:23.3公顷
南高基公园原为堆满建筑垃圾的废弃农田。在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结合原地形设置露天广场、自然水岸、森林园、湿地园、露天舞台等场所。为方便人们浏览全景,在公园东侧用垃圾进行了堆山造景,峰高50m,同时利用建筑垃圾建造了开放式滑雪场,可以在冬季戏雪、春夏秋季滑草,享受健康的户外运动。
借鉴:建筑垃圾的成功利用,利用建筑垃圾堆山造景,在美化环境质量的同时利用地形赋予功能
这些案例的研究及借鉴,有助于我们公园方案的展开。
图6南高基公园一角
2项目定位
2.1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项目地块为文体服务功能,为辖区居民提供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场所。在规划中,坚持站在人性角度,研究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需求人群的行为活动特征,以服务游人作为首要宗旨,创造尽可能适应各类人群的场地。
(2)生态景观原则
营造当地地域性生态景观,根据现状塑造地形,恢复乡土林地以涵养场地的水土,为营造舒适的生态环境打下基础。
(3)坚持适用、安全的原则
公园内的建筑及运动设施均以适用的功能、安全的结构作为前提。
(4)坚持“四节”的原则
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验收,所有的环节都有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的工作思路,都有推动建筑“四节”(节能、节地、节水、节财)的措施。
(5)可持续发展原则:
公园及建筑的设计中考虑对环境的尊重与适应,考虑如何更高效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不可再生的使用,同时营造出更舒适的活动场地和使用空间。基于高效使用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进行设计,不仅仅能够满足功能和美观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6)低碳环保原则:
在公园的设计中,增加复合型生态绿地,使用环保的建筑材料,考虑所有设计的设施及建筑材料的可回收型及重复利用,构建乡土化的植物群落,关注雨水的收集利用问题等。
2.2项目定位
通过对上层绿地系统公园绿地分布的分析,结合对周边用地的使用现状及远期规划考虑,观澜文化体育公园定位为以游泳运动为主的专类体育公园,并配置有标准游泳馆,可供比赛训练使用,同时兼备其他大众运动及休闲活动的设施。
3.概念与策略
3.1设计概念
概念立意:观澜文化体育公园规划设计以”澜“为核心概念--大波为”澜“,“澜”为灵魂。规划设计概念由流动之“澜”、融合之“澜”、五彩之“澜”、流动之“澜”、演变之“澜”四个层级来构成(图7)。
图7
1)创造“澜”中畅游的气氛和塑造流动空间---流动之“澜”。
地名“观澜”史实记载最早见于清嘉庆24年(1819年)《新安县志》,相传得名于观澜河的波澜壮阔与绿水盈盈。
图8
体育公园以“澜”为灵魂,旨在为市民创造时尚、流动的空间体验,如在波澜中畅游,同时也希望体现出体育公园应具备的动态和大气的环境品质。
生态方面,相比平整的绿地,起伏多样的地形相当于扩大了地表面积,即增加地表径流面积。因此也有利于在雨季错开洪峰,较大限度消化场地内雨水,缓解周边地势较低区域的压力。
1)融合复合功能的活动场所---融合之“澜”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阴阳交融为新状态、新生命和希望之源。
场地西南方为商业、居住建筑。西南部接收太阳辐射量相对少,并有高层建筑间形成的风道穿越,利于球场等陆地运动的开展。一系列球场布置于西南,便于周边居民日常使用;
东北侧临城市干道,游泳馆布置于此有利于向城市展示公园形象,因此水上设施集中布置于东北部。
东北部水上运动区和西南部陆上运动区之间记水陆交汇处规划成具有复合功能的活动场所。
中央水池由砾石铺砌,不同水位条件下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同时多样的岸线也提供了多样的水陆交汇场地,为多种形式的亲水活动提供可能的场地,促进周边居民社会交往或家庭娱乐等活动的发生。
图9
1)地域传统体育精神的体现---五彩之“澜”
观澜传统的“舞麒麟”是当地民间体育和舞蹈等传统的体现,我们认为是当地传统体育精神的代表之一。设计中“麒麟彩带”概念来源于麒麟舞动瞬间留下的舞动彩带,其色彩和动态被运用并贯穿到整体环境中。
图10观澜传统舞麒麟
因此公园的挡土墙和局部路面铺装(或特色游径)由不同色彩的“麒麟彩带”组成。结合五行方位原理布置:北(水)、西(金)、南(火)、中(土)东(木)。颜色分别为黑(深灰板岩)、白(浅灰花岗岩)、红(耐候钢板或红砖)、黄(锈石)、绿(广场上的雨水花园)。
1)场地记忆和特征的再现---演变之“澜”
a场地记忆
通过走访当地原住民并结合图文资料可知:场地原有的林地是该区域的最主要地标,是村民们日常娱乐的主要户外场所,也是村民们过往岁月记忆的载体。总结能代表场所记忆的三个主要象征元素:
①三个村民日常垂钓的池塘;
②整片的荔枝林;
③高低起伏的缓坡。
完全恢复已被改变和开发的场地风景已经不可能,新的城市功能必须引入。因此如何能在保留一份即将完全逝去的记忆和满足当前市民需求之间取得平衡是规划设计所应该考虑的。
b.场地特征
规划设计的过程和结果反映着场地演变的过程、结果:从具有自然构成逻辑的单纯的林带因人为的干预而演变为无序的场地---建筑废料堆放地,最后因规划设计重建了场地秩序。方案反映了场地演变的这个过程,是场地各个历史片段的合成。
上述“麒麟彩带”的色彩也隐喻着原来地块上的特征:
①原生植被(雨水花园);
②红土和来自不同方向、不同色彩的;
③黑土;
④黄土;
⑤灰土(建筑废料)。
以上五种色彩也隐喻着原来地块上的1.原生植被;红土和来自不同方向、不同色彩黑土、黄土和灰土—-即建筑废料,最后汇合到场地上,并融合、衍生成为现在这个规划设计方案---以上也是对场地特点形成过程的抽象概括、反映。
图11
4.总体设计
4.1功能分区
对于公园场地的功能布局,通过周边用地分析,考虑到场地日照、通风,以及城市界面等因素,将一系列球场布置于西南;游泳馆及水上设施集中布置于东北部。考虑到与南侧文化组团及东侧商业组团的衔接,主广场设置于场地东南侧。
东北部水上运动区和西南部陆上运动区之间规划设计为水陆交汇空间,中央水池由砾石铺砌,不同水位条件下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同时多样的岸线也提供了多样的亲水空间,希望借助亲水性和地形变化激发出更多活动形式和可能性产生,成为具有复合功能的活动场所,促进周边居民社会交往或家庭?娱乐等活动的发生。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将公园分成6大功能(图12):
图12功能分区图
1)室内水上运动区:该区域主要为游泳馆,可开展游泳、跳水等水上运动赛事,提供给社会团体作为游泳、跳水训练基地,并配套有相关的服务设施。该功能区由于设备管理及后期养护等要求需要单独封闭管理。
2)室外水上运动区:该区域主要有室外游泳池、儿童戏水池及游泳池的配套服务设施。该处设施用房例如更衣间、卫生间等均埋在起伏的设施桥下。该区域虽然是面对公众开放使用,但由于其管理和养护比较繁琐,并有单独的设备,需要稍独立于园区其他区域便于管理。该区域主要是露天的水上活动,游泳,嬉水等。
图13
1)极限运动区:该区域主要为不同坡度的斜坡和场地,提供给青少年开展轮滑,极限自行车,滑板等极限运动。
图14极限运动区效果图
2)庆典广场区:该区域位即为主入口广场,是人流集中和疏散的区域,连接北侧游泳馆、南部文化组团和东部商业组团。广场可供节庆时开展大型户外活动使用,广场东西两侧布置有尺度亲切的小场地,可供家庭及亲友休憩并开展家庭活动或聚会。广场西侧布置有游客服务中心及部分商业设施为游人提供服务。
图15
3)球类运动区:该区域位于场地西南侧,向公众开放,提供篮球场记门球场。场地临近周边居住区及学校,便于周边居民及学生到达及使用。
4)亲水综合功能区:该区域位于场地中部,是公园景观及功能都较为集中的区域,使用功能基本以各种休闲运动为主,例如船模、阳光瑜珈、太极等等。依地形而建的覆土建筑提供公园管理,急救站、卫生间及休闲餐饮等服务功能以服务该区与球场运动区。
图16
此外,我们响应全民健身运动的号召,在园区设计三条特色游线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方式,分别是塑胶慢跑道,自行车道以及水上小舟游径。
4.2景观分区
公园的整体景观,我们根据不同的设计地形、景观类型,将其划分为5个区域:
图17景观分区图
1)丘陵山体区:主要是公园的极限运动区。该区域由于使用功能的要求,需要塑造丰富的地形和不同坡度的斜坡及平台。为配合这些场地特征,我们也将草地塑形,不同的高度和坡度,将该区域塑造成为地形较为丰富的区域,以象征原场地的丘陵山体。
2)亲水区:主要是公园中心湖及周边亲水区域。该区域景观特征均以水有关,滨水广场,滨水服务建筑,滨水石滩,滨水高草花丛,滨水大草地,环湖微风散步道等等。景观空间比较疏朗开阔。
3)阳光草坪区:该区域是滨水的疏林大草坪区域,景观空间开阔。
4)台地区:该区域是公园主入口广场西侧区域。台地的形成缘于游泳馆的建筑设计。我们将建筑与室外环境无缝对接,那么其内部看台与跳水大厅的高差也将在环境中存在。我们通过不同的景观界面来处理这些高差,包括建筑界面,室外连接景观绿桥,室外观景大平台及屋顶花园等等。在这个区域形成高差变化丰富,建筑与花园相交错且层次的展开的景观立面。
5)场馆区:该区域主要包括游泳馆建筑、庆典广场区及室外水上运动区。该区域的景观特征是丰富的人为活动及充满线条感的几何形态美,整个场地由舞动的曲线、面构成,仿佛练成一体的大地雕塑。
该区域内室外泳池的设施用房,我们将其用覆土的塑性构筑覆盖,这出于几点考虑:
A协助其他景观语言共同塑造公园内雕塑一般的流动的景观空间;
B覆土以后,能带来游线的趣味性,景观视角的多样化,景观空间体验的丰富化;
C便于将室外水上运动区隔离于其他区域,以便于其单独管理;
D架起的地形将创造一系列的阴凉空间便于游人纳凉休憩。
1)球场区:该区域景观类型主要是人群活动的景观。环境上以略微起伏的草丘和疏林景观类型为主。有象征“舞麒麟”的五彩“澜”分布在该区域的地形、跑道、挡墙上,以象征和致敬该地域运动的文化,使运动氛围具有艺术及文化气息。
4.3种植设计
4.3.1设计理念
主题紧紧围绕生态有氧运动的设计理念,主要运用遮荫及芳香树种,营造舒适宜人的天然运动氧吧。局部小空间点缀色彩丰富明快的观赏乔灌木及色叶、观赏草植物体现运动的激情及活力,打造一个回归自然,再造自然的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体育公园。
4.3.2设计原则
1)种植设计以崇尚自然生态为主旨。
2)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尽可能充分利用深圳乡土树种并考虑植物在本地的生长状况。
3)考虑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结合,兼顾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
4.3.3分区设计
公园按照植物所设计的景观类型共分为泳池植物景观区、中心水景植物景观区、球场植物景观区、极限运动植物景观区4个大区。
1)泳池植物景观区:突出南亚热带风情植物景观,中心泳池区规则式种植棕榈科乔木,外围选择芳香高大的植物及开花藤本软化生硬的建筑轮廓,同时兼顾遮阴功能。
2)中心水景植物景观区:强调休闲野趣、回归自然的景观意境,通过多种水生花卉及湿生乔木、灌木,营造独特的湿生植物景观,同时设计成片荔枝林作为对原始场地的记忆。
3)球场植物景观区:考虑球类运动需要遮阴、围合的景观功能,尽量选择树形高大的乡土树种及枝叶饱满的中层灌木,提供开阔而相对封闭的独立运动空间。
4)极限运动植物景观区:本区主要营造开敞、宽阔的活动空间及活力、动感的运动氛围,选择开红花为主的乔灌木,以规则通透的方式种植,形成富有激情的红色主题运动区。
5.结束语
近年,在全民健身的时代背景下,涌现出大量体育休闲公园。本文从设计概念出发,对于“澜”的具象化,我们从形体、空间、色彩及精神上着手设计。结合体育公园的定位,我们的方案将“澜”抽象为充满活力的舞动曲线,这为公园的设计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它舒展而舞动的线性带来了连续而充满的活力的空间,深深契合体育这个主题。同时,“澜”的上下流淌,使得设计场地像舞动起来的地平线,勾勒出了雕塑一般的地形,将建筑、场地及设施都融合在一起,并创造出各种封闭、半封闭及开敞的景观空间。
然后我们将具有观澜历史记忆的舞麒麟这一人文印记,抽象化为五彩“澜”印刻到公园之中,配合场地舞动的线性空间,来象征和纪念舞动的麒麟这一地域性的符号和当地民间文化
最后,我们出于对原场地尊重及生态设计需求,加入象征性的水体,荔枝林地及草丘以象征不复存在的原有池塘,荔枝林及丘陵山体,以保留周边区域居民对该场地的记忆。
我们期望,通过建筑与其周边环境的一体化设计,能够使建筑与环境交融、使该地块展现出一种整体、融合、如同大地雕塑一般的景观。
总之,在经历了观澜文化体育公园的设计之后,我们从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实践经验。也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更加宝贵的基础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