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级心肺复苏急救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浅谈初级心肺复苏急救体会

梁书琴

梁书琴(河南省新乡县妇幼保健院内科453700)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7-0203-02

【摘要】当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后,初级心肺复苏是现场的重要急救措施。目的浅谈初级心肺复苏急救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初级心肺复苏急救。结论除非环境危险或存在其他特殊情况,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不要轻易搬动患者。争分夺秒地启动心肺复苏过程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级心肺复苏急救

当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后,初级心肺复苏是现场的重要急救措施。除非环境危险或存在其他特殊情况,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不要轻易搬动患者。争分夺秒地启动心肺复苏过程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其主要内容是在启动救援系统(呼喊或拨打120等急救电话)的同时,立即对患者实施基础生命支持。其主要措施包括开通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以下简称为ABC(ariway,breathing,circulation)三部曲。目的是迅速有效地恢复重要器官(特别是心脏与脑)的血液灌流与氧供,提高生存率。

1.开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成功复苏的重要一步,目前多采用仰头抬颏手法。方法是:术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示、中指抬起下颏使下颌角、耳垂连线与地面呈垂直状态,以充分畅通气道。如果医务人员怀疑颈椎损伤,开放气道应该使用没有头后仰动作的托颌手法。

2.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应看、听及感觉呼吸。如果10s之内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有效呼吸,即应给2次人工通气,每次送气1s以上,呼吸深度应能看见患者胸廓起伏。在200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诊处理指南中建议:①每次人工呼吸时间超过1s)②每次人工呼吸潮气量足够(不论口对口呼吸或球囊-面罩人工呼吸、有或没有氧气,均要求能够观察到胸廓起伏);③避免迅速而强力的人工呼吸;④如果已经有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食管气管联合式导管或喉罩),并且有二人进行CPR,则每分钟通气8~10次,不用呼吸与胸外按压同步;⑤在成人CPR中,潮气量500~600ml(6~7ml/kg)应该是足够的;⑥成人30次按压及连续2次人工呼吸定义为一个心肺复苏周期。

3.检查脉搏(仅限专业抢救者参考)非专业抢救者难以准确判断脉搏的有无,故不要求其检查患者脉搏。对于专业抢救者检查脉搏的时间也不能超过10s。

如果专业抢救者能迅速准确判定患者有自主循环但需要支持通气,则可考虑进行不按压的人工呼吸。方法是:10~12次/min或每5~6s一次的频率给予人工呼吸。无论有无高级气道,每次通气时间应超过1s,而且每次通气时应可见胸廓抬起。进行人工呼吸时,每2min重复检查脉搏,但是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s。当不能迅速确定患者是否有脉搏时,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4.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是在胸骨下段实施连续规则的按压,要求按压动作快速而有力。这种规律性的按压可以使胸内压力升高,而且直接按压可引起血液流动,能使收缩压峰值达到60~80mmHg,但舒张压很低,颈动脉的平均动脉压很少超过40mmHg。尽管正确实施胸外按压所产生的血流很少,但是它对于脑和心脏提供氧气和氧分来说是至关重要。

为确保最大的胸外按压效果,患者应置于坚实的平面上,抢救者跪于患者胸部的胸旁。按压部位在胸部正中胸骨下段,相当于两乳头之间。抢救者一只手的掌根部置于按压处,另一只手置于其上,两只手平行重叠。下压胸骨4~5cm,然后使胸廓完全回复。完全的胸廓回复是保证静脉回流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点应引起重视。下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当。按压频率100次/min。要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来检查脉搏,分析心律失常或做其他事情。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对于婴儿和儿童,在两人施救的情况下该比例调整为15:2。

每2min(或在5个比例为30:2的按压与人工呼吸周期后)更换按压者,以免因按压疲劳而影响按压效果。

5.除颤由于室颤是多数成人非外伤性的心脏骤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所有实行初级心肺复苏的人员均要接受除颤的训练。

目前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AED)包括二类除颤波形:单相波和双相波,不同的波形对能量的需求有所不同。根据200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如果施救者使用的是手动双相除颤器,而且不知道该设备的有效终止室颤的除颤能量水平,施救者可选用200J进行首次除颤,后续除颤用相同或更高的能量进行;如果除颤器有明确的标识,使用者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对该设备又很熟悉,可用该能量水平,不必按200J默认水平进行除颤。如果用的是单相波除颤器,每次除颤选用360J。

该指南还建议,在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情况下,任何人目击成人突然意识丧失,应立即除颤(I级推荐);而对于无目击者的院外猝死病例,在检查心电图和除颤前应该给予5个周期(约2min)的CPR(Ⅱb级推荐)。

多形样室速常预示病情不稳定,应按照室颤处理,给予高能量的非同步直流电复律。如果对于单形或多形性室速鉴别困难,且病情不稳定,花费时间分析心律失常的性质是不明智的,应立即给予高能量的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参考文献

[1]钱方毅;李宗浩.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的演变和进展[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2]吴敏.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分析及三级预防[J];临床荟萃;1997年23期.

[3]袁伟龙.交通事故伤320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