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节能评价体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居住建筑节能评价体系探究

王宇

青岛市建筑规划设计院266000

摘要:我国建筑用能中能源利用效率低,且室内舒适性较差。建筑节能评价和能效标识是提高我国建筑能效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建筑节能评价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本文从国内外建筑节能评价现状入手,对我国建筑节能减排提出了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建筑节能;评价体系;

前言

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是必然趋势,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已成为人类总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污染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社会节能的重点领域之一,而我国建筑能源使用最突出的问题是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一、我国建筑节能评价与能效标识现状

中国在1998年实施了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并在1998年10月正式设立了节能产品认证机构。2004年8月1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发改委成立,正式颁布了《节能标识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节能标识制度的启动。2005年3月1日,第一批产品正式实施节能标识制度,包括家用冰箱和房间空调。

我国对于建筑能效的综合评价已有一些研究,然而大部分是基于建筑能耗模拟的建筑能效评价和能效标识,其他主要侧重于建筑节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但指标体系建立后的综合评价方法还不够深入和细化。现在的研究还没有构建一个公认的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建筑节能评价和能效标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能耗的模拟上。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建筑节能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和方法。建筑节能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评价中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判断等多种不确定因素。主观判断中必然存在不确定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我国建筑能效标识势在必行,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建筑节能评价和建筑能效标识的方法还需要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引导下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二、国外建筑节能评价与能效标识研究进展

目前国际上的建筑能效相关的评价方法较多,常见的可分为为三大类:一是清单列表法,二是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三是基于建筑能耗计算和模拟的评价方法。

基于清单列表法的建筑能效相关的评价方法有许多,目前最广为流传的是美国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LEED,英国的建筑环境评价方法BREEAM等;生命周期评价LCA是对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生命过程造成的所有环境影响的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生命周期评价能对最优化配置资源和重视整体利益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以某种建筑运行能耗计算方法或者建筑运行能耗计算机模拟软件为基础的建筑能效评价方法是目前建筑能耗评价的主要方法。在欧盟建筑能效指导EPBD2002/91/EC框架下的建筑能耗证书制度都属于该类建筑能效评价方法。

三、我国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建筑节能技术标准是当前建筑节能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建筑节能评价指标的选取和确定,需要与现行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节能和改善生活条件。法律制度逐步完善,并相应制定了若干技术法规和标准。

我国建筑能效评价和建筑能效标识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主要以建筑能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筑能效与环境的评价等方法为主。我国现行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和规范,在上述三个指标来源的基础上,根据数据可用性、有效性、系统性、多准则决策规则等原则,对指标进行筛选提炼,形成能效评价和能效评价最初版本。

中国住宅建筑识别指标体系研究在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初版的基础上,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对建筑节能指标体系初稿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这样适当吸收了建筑评价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保持了评价的先进性和前沿性。与现有的建筑环境评价指标相比,建筑节能指标在建筑节能评价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建筑节能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确定,应与现行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以提高建筑节能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通过对建筑节能专家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建筑节能评价指标初稿进行细化和完善,以确保建筑节能最终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节能、节约土地、节材、节水、环保等方面对建筑来评价。其指标体系从节约土地与室外环境;经营管理指标体系;节能与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等六个方面进行论述。

由中国建筑研究院及其他单位共同起草的《节能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即将施行.该标准选择的节能建筑评价指标涵盖了节能建筑评价的主要方面,该标准中节能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七个方面:给水排水、规划与建筑整体设计,照明,室内环境质量,围护结构等。是现在较为全面的节能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四、加快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建筑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源、水能、潮汐能等。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加强质量管理,大力推广优质高效的节能产品,提高建筑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使建筑改造翻修的费用减少。建立建筑节能减排审批、问责制度制。如发生有关人员不按规定办理开工、完工验收备案手续,按照责任到人的原则追究责任,并建立建筑节能减排协调机制。从源头上真正做到建筑节能减排工作能够在每一个环节得都顺利实施并有效监管,同时,还可以采取经济激励措施,提高各施工单位建筑节能的积极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丛娜,吴成东,丁君德.建筑节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智能建筑,2007,2007(9):1672-1640.

[2]廖礼平.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09,(02):48-50.

[3]江亿主编.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926—95199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