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园林图册中的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明代园林图册中的亭

黄巧云

广州思勘测绘技术有限公司510610

摘要:随着明代造园风潮的兴起与发展,以园林为绘图对象的山水园林画应运而生,为明代私家园林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图像资料。园林册页作为山水园林图的一种常用表达形式,其一图一景的方式使得绘图者能将每一处园景置于其理想的时空中,以充分表达景色背后所表征的情怀。本文通过对《园冶》以及《南村别墅十景图》等明代园林册页的阅读,选取其中亭子的典型建筑图像进行分析,对比建筑形制、周边环境、人物活动等内容,从而得出建筑在明代江南园林中的常见形制、环境布局等物理特征,以及其所承担的活动内容与表征意趣。

关键词:亭;明代山水园林图册;园冶

1.从《园冶》到山水园林图册

《园冶》成书于明末,是明造园家计成对自身造园经验与理念的总结,是当代研究明代江南园林营造的重要参考文献,其中的屋宇篇对不同的建筑类型、结构、平面展开了相关论述,并于开篇点出园林建筑最重要的是“探其合志,常套俱裁”“野筑惟因”。

“凡家宅住房,五间三间,循次第而造;惟园林书屋,一室半室,按时景为精。方向随宜,鸠工合见;家居必论,野筑惟因。……隐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槛外行云,镜中流水,洗山色之不去,送鹤声之自来。境仿瀛壶,天然图画,意尽林泉之癖,乐余园圃之间。一鉴能为,千秋不朽。堂占太史,亭问草玄,非及云艺之台楼,且操般门之斤斧。探其合志,常套俱裁。”

——《园冶·屋宇》

然而,《园冶》的表述是概况的、诗意的,并未给出具体的建筑形式及直观可感的图像案例。因此,园林建筑到底要如何设计安置才能做到“野筑惟因”?到底什么样的园林建筑才能做出“隐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境界?到底园林主人心中最能“探其合志”的建筑是怎么样的能?或许,我们可以从明代山水园林图册中窥见一二。

明代以来,我国私家园林营造进入高峰时期,以园林为描绘对象的山水园林画应运而生,其中以“吴门画派”的作品最为后世称道。“吴门画派”地处江南,其画家多与园林主人有着共同的文人士大夫身份,对园林景观背后所承载的高士情怀有更为清晰深刻的理解,对比职业画家的客观临摹,更能在山水图画中体现园林景观的表征意趣,部分绘图者甚至从未拜访过其所绘制的园林,仅凭得到的片言只字及心中的想象就足够将一座园林呈现纸上,此时其所绘制的图像就更为接近文人心中理想的园林,所有的园林景观与建筑都能“探其合志”。《园冶》一书中所缺少的理想图像,就藏在“吴门画派”的园林山水中。

存世的“吴门画派”山水园林图册有手卷、立轴、册页等形式,其中又以册页的形式最为直接,册页一图一景的方式使得绘图者能脱离园林总体布局的局限,逃离总体视角的制约,将每一处园景置于其理想的时空之中,表达其最为理想的状态。

下文以《园冶》及《南村别墅十景图》等明代园林册页为线索,抽取亭子这个典型园林建筑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尝试探寻其“野筑惟因”“探其合志”的理想图景。

2.亭——按景合宜

“《释名》云:“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司空图有休休亭,本此义。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至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

——《园冶·屋宇·亭》

亭是园林中最常出现的建筑小品。《园冶·屋宇》中指出亭为人所停留聚集的场所,无规定的建筑样式,只有亭的平面形式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其他则“随意合宜则制”。

“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祇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巅,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鬱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

——《园冶·立基·亭榭基》

在《园冶·立基》中,计成给出了更多有关亭的选址、周边环境布局及功能使用的信息:无论水际、竹林、山巅、山麓,有景致的都可以安亭;游客于亭内可冥想、观鱼、高歌、洗足,无拘无束。而在明代园林图册中,亭、景、人的关系显得更为紧密。(详见图1,表1)

画面布局:构图形式多样,亭通常出现在近景,位于画面一侧,或是位于画面中央,被山水园林景观包围,突显建筑与景观的紧密关系。

建筑形制:四角攒尖亭较多,亦见六角亭,四面开敞。园林册页中多见茅草顶的亭子,显得朴素自然,而位置较为突显的亭子则多做灰瓦歇山顶,翼角起翘,显得华丽精巧。

室内陈设及人物活动:亭内未见家具陈设,主客多凭栏或席地而坐,观景、纳凉,自在悠然。

周边环境:亭子多临水,或设于高台山岗之上,伴以高树湖石。

亭为园林建筑中的景观小品,然而在明代园林册页中,亭多出现在近景,建筑图像的大小与园林山水景观之间始终保持着微妙的比例关系,并未像堂那样成为册页表现的主体,亦未像楼那样让位于山水景观。将亭置于近景,绘画者能够清晰刻画亭内人物与亭外景观的互动,再次强调建筑与自然的紧密联系。相对于景物及人物的生动表现,亭的建筑形象刻画则显得相对简单,通常四柱支起一个茅草顶即是一座亭子,而在《寄畅园五十景图》中的悬淙亭,亭子的建筑形象则显得十分精巧,翼角高高起翘,甚至还出现了斗栱以及壸门装饰的美人靠,与早期的园林图册意趣迥然。

3.野筑惟因,画境文心

“径缘三益,业拟千秋,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即是。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濬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凉亭浮白,冰调竹树风生;暖阁偎红,雪煮炉铛涛沸。……移风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窗牖无拘,随宜合用;栏杆信画,因境而成。制式新番,裁除旧套;大观不足,小筑允宜。”

——《园冶·园说》

在明代江南私家园林的修筑经营过程中,文人画家常常参与其中,造园者常常既是匠人,又是文人,园林的构思中包含主人的想象,又采纳文人高士的建言,造园者、游园者、纪园者身份交错,使得无论是真实的园林还是纸上的园林都充满诗情画意,园林建筑并不独立存在,每一处建筑均对应的一种特定的景观旨趣。“野筑惟因”,因的不仅是真实的景观,更是一种理想的画境,一种文思与情怀。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高居翰、黄晓、刘珊珊.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M】.北京:三联书店,2012

[3]雷子人.人迹于山——明代山水画境中的人物、结构与旨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吴晓明.明代中后期园林题材绘画的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4

[5]徐熊.吴门画派的园林绘画【D】.浙江:中国美术学院,2008

[6]时浩.论明代中后期吴中纪游山水画的兴盛与文人审美趣味的嬗变【D】.江苏:扬州大学,2012

[7]关健.吴门画派纪游图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4

[8]韦秀玉.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综合研究【D】.北京:华中师范大学,2014

[9]李志坚.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研究【D】.江苏:南京艺术学院,2007

[10]王菡薇.杜琼《南村别墅》图册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3

[11]何恬.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绘画美——以寄畅园为例【D】.江苏:江南大学,2001

[12]崔青.张宏山水画风格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4

[13]纪中英.《东庄图册》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8

[14]潘瑜.中国田园山水画之趣——述沈周《东庄图册》【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3

[15]王恒.论《东庄图册》在中国山水画史中的地位及影响【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

[16]刘晨韵.中国园林绘画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4

[17]刘珂.明清园林山水画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9

[18]毛先萍.寓园于画,寓画于园【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7

注释:

①《西林三十二景图》原三十二幅,现存十六幅,藏于无锡博物馆,为明书画家张复为文人安绍芳的西林园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