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建勋
(四川成都市血液中心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及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69例长期反复输血又需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分析抗体产生的规律,观察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为43.48%,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与输血前是否滤除白细胞有关。结论尽量减少输血次数、每次输血前滤除白细胞可降低血,板抗体阳性率,有效预防免疫性血小扳输注无效的发生。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抗体;白细胞滤除
【中图分类号】R4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069-02
血小板输注作为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出血的重要支持疗法.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作用[1],但在多次输血后患者可能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transfusiot1refractoriness,PFR)现象,对之后的治疗造成困难[2]。为探讨反复输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及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笔者对2011年2月至2014年9月收集的69例5次以上输血患者(至少2次输血小板)检测其输血后体内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对2011年2月至2014年9月收集的69例5次以上输血患者(至少2次输血小板),排除发热、感染、脾肿大、弥散性血管凝血(DIC)等致血小板减少的非免疫性因素,其中男39例,女30例;年龄8~63岁,平均35.6岁。患者小板计数均小于20×109/L或大于20×109/L且小于100×109/L但有明显出血倾向。单采血小板由成都市血液中心提供,每袋容量约200mI,含血小板大于或等于2.5×1011/L。
1.2方法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血小板相关体。试剂盒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使用南京双威公司血库型滤器滤除红细胞悬液中白细胞,用床旁型滤器滤除血小板中白细胞。
1.3输注效果评价:血小板增高指数(CCI):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9/L)×体表面积(m2)&pide;输注血小板计数(1011/L);患者体表面积计算公式,(m2)=0.0061×身高(cm)+0.0128X体质量(kg)-0.01529,评价指标:输注血小板后lh内CCI>7.5或者在24h内CCI>4.5为输注有效,否则视为输注无效。[3]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69例观察组患者有30例阳性患者,占总数的43.48%,输血次数3次以内23例,阳性人数5例,阳性率21.7%,输血次数3-8次26例,阳性人数11例,阳性率42.3%,输血次数9-15次12例,阳性人数7例,阳性率58.3%,输血次数l5次以上8例,阳性人数7例,阳性率为87.5%。可以看出,输血次数越多,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就会越高。反复输血的69例患者,输注无效12例,发生率为17.39%。
3.讨论
反复输血患者血液中很容易出现同种免疫反应,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当患者血液中再次被输入含有这些抗体相应抗原成分的血小板后,便会激发抗原抗体反应,导致输入的血小板被迅速破坏[4]。目前临床中用CCI作为血小板输注后PTR的指标,有文献报道[5],当患者连续2次以上输注同等足量随机同型血小板后,循环血液中血小板计数不增加或者没有出现合适的CCI,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即可认为PTR。通过本组研究表明,输血次数越多,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就会越高,同时CCI指数上也可以看出,在抗体阳性中,PTR的发生率较高目前针对血小板抗体的检测程度不高,主要检测方法有单抗固相微孔板法(MASPAT)、流式细胞技术(FCM)、固相红细胞黏附试验(SPRCA)、微柱凝胶免疫法(MGIA)。目前临床普遍认为FCM方法相对较好[6-7],所以在临床关于血小板抗体的对照研究中,均普遍以此作为参考对照方法,但是设备费用较高,不能在临床检查上大量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采用固相凝集试验方法,能够检测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能够获得较高的检测阳性率,同时可以看出,输血次数越多的患者,血小板阳性率越高,CCI指数差异显著,因此,通过对血小板抗体检测,能够有效评价多次患者的输注状态,正确指导临床输血工作。
参考文献
[1]吕毅,郝宝岚,王艳,等.肿瘤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5):350.
[2]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3-34.
[3]林岳兴.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116-117.
[4]张丽琼,郭勇健,卓孝福.血小板添加液保存血小板的体外功能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9):52-54.
[5]夏兰,蔡兴权,吴丽妮.等.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与输注疗效探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3):3775-3777.
[6]胡锋兰,张健华,张然蓉,等.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配合型输注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8):1291-1292.
[7〕尤建国,宣恒报,李玉峰,等.血液病患者机采血小板输注疗效及血小板抗体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2007,28(9):635-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