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妇幼保健院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腹腔镜对于小儿阑尾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6年4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小儿阑尾炎的患儿,选择其中的62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均为31例。对于对照组选择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选择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情况进行评价并作比较。结果对于本研究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情况进行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没有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两组患儿治疗结束以后的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两组患儿手术情况进行评价,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情况比对照组更优,两组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小儿阑尾炎在进行治疗时,采用腹腔镜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够减少患儿的痛苦,微创对患儿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炎;临床效果
受到小儿解剖结构以及生理因素等影响,小儿阑尾炎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传统治疗方法一般是对小儿进行开腹手术治疗,这种手术治疗方法容易导致患儿出现切口感染和腹腔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严重情况下容易导致患儿出现黏连性肠梗阻,不利于患儿的恢复[1]。最近这些年腹腔镜手术被逐渐的应用在临床上,应用这种手术方法对于小儿阑尾炎进行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而且治疗过程中微创,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影响,减轻了患儿的痛苦。针对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选择采用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效果,并且选择采用传统手术进行对照,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小儿阑尾炎的患儿,选择其中的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入院时间均为2016年4月到2017年10月。本研究采用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患儿均为31例。本研究对照组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5:16,患儿的年龄区间为2~10岁,平均年龄为(5.4±1.6)岁;本研究观察组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4:17,患儿的年龄区间为3~10.5岁,平均年龄为(5.5±1.8)岁。本研究所有患儿均被确诊为小儿阑尾炎,选择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检验,并作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之间没有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研究对照组患儿选择采用传统的常规开腹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为患儿选择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在麻醉成功之后在患儿的麦氏点经腹直肌切口,对于患儿的腹腔积液进行吸除,常规对于系膜和阑尾进行处理,并且选择采用荷包或8字对于阑尾残端进行包埋。选择采用湿盐水纱布,尽量的对于腹腔渗液进行擦拭,逐层对患儿的腹腔进行缝合。常规选择采用维酮碘溶液对切口进行冲洗,如果阑尾穿孔,需要对患儿放置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和体温情况,适时拔除引流管。
观察组患者选择采用腹腔镜方法进行治疗,术前对患儿适当进行输液,选择采用抗生素,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将尿液排空以后,为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患儿的脐上进行大约1cm的弧形切口,置入气腹针,为患儿建立气腹。如果患儿的年龄超过7周岁,气腹压力维持在10mmHg,否则维持在8mmHg即可。为患儿插入Trocar,将其和腹腔镜以及气腹机进行连接,在腹腔镜的直视之下,在患儿的左下腹和耻骨上5mm处置入Trocar。患儿需保持头高脚低体位,将患儿左侧抬高,有利于脓液在患儿盆腔和右下腹部聚集,将脓液吸净以后,将患儿的体位调整为头低脚高位,帮助患儿分离黏连,并且电凝处理患儿的阑尾系膜根部。选择双重钛夹对于阑尾根部进行夹闭处理,在阑尾根部大约3mm处选择采用剪刀或者超声刀,对于阑尾进行分离,如果根部有穿孔的话需直接剪断,并且经过电灼处理,为患儿进行8字缝合。通过Trocar将阑尾取出,阑尾如果过于粗大,需要装到橡胶指套里取出,选择采用生理盐水,对于腹腔进行充分的冲洗,并且将阑尾残端涂生物蛋白胶进行处理。患儿腹腔如果存在有严重的污染,需要在盆腔为患儿放置引流管,最后解除气腹,拔出Trocar,逐层为患儿缝合。
1.3观察指标
对于本研究所有患儿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调查两组患儿治疗结束之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且评价两种手术的治疗情况,主要评价患儿的手术时间、患儿的术中出血量、患儿的下床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2]。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的数据需要调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检验,统计学软件的版本为IBMSPSS26.0,所有涉及到的计量资料选择采用t值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采用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于本研究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情况进行评价,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29例,治疗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治疗有效29例,治疗有效率为93.5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没有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两组患儿治疗结束以后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发生率为3.23%,对照组出现8例,发生率为25.8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两组患儿手术情况进行评价,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情况比对照组更优,两组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表1本研究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情况比较
项目n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下床活动时间(d)住院时间(d)
观察组3138.2±11.482.6±11.41.5±0.65.6±1.1
对照组3160.2±15.6156.2±24.62.8±1.19.2±1.2
t-2.03122.61822.36142.0142
P-0.0212<0.050.0210<0.050.0273<0.050.0264<0.05
3.讨论
本研究主要评价腹腔镜对小儿阑尾炎进行治疗的效果,从本研究结果中能够看出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手术情况比对照组更优,而且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没有差异性,可以证实腹腔镜对于小儿阑尾炎进行治疗的价值。腹腔镜在对患儿进行治疗的时候能够本着微创治疗的原则,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方便患儿的治疗,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和影响。综上所述,临床对于小儿阑尾炎在进行治疗时,采用腹腔镜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够减少患儿的痛苦,微创对患儿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崇智,冯雪.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5):1306-1309.
[2]邵刚.小儿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及临床评价[J].当代医学,2018,24(0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