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与脑血管发育异常、脑白质变性、脑腔梗关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偏头痛与脑血管发育异常、脑白质变性、脑腔梗关系分析

王昱超

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偏头痛患者脑血管情况及颅内病变情况。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同一时期无偏头痛患者作为对照,进行神经影像学比较。结果:58例偏头痛患者中,有脑腔梗病灶19例(32.76%),有脑白质变性17例(29.31%),有脑血管异常37例(63.79%)。61例对照组中有脑腔梗病灶9例(14.75%),有脑白质变性5例(8.20%),有脑血管异常13例(21.3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与脑白质病变、脑腔梗有关,血管因素可能参与偏头痛的发作。

关键词:偏头痛;脑白质变性;脑腔梗;脑血管异常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两侧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成年男性发病率为1%-19%,女性为3%-29%[1]。其发病原因有多种,包括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精神因素、体内激素变化等。最新研究表明偏头痛与脑血管疾病有一定关联[2]。因此本文对偏头痛患者进行相关脑血管检查并分析,为临床治疗及预防卒中发生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病例来源为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偏头痛患者58例,其中男性11例(18.97%),女性47例(81.03%)。年龄26-72岁,平均47.26±10.15岁。

以往无明确脑血管疾病,体格检查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且符合国际头痛协会偏头痛诊断标准[3]。另外设立对照组为同一时期无偏头痛症状,以往无明确脑血管疾病,体格检查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的患者61例,其中男性13例(21.31%),女性48例(78.69%)。年龄31-78岁,平均42.86±16.43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头颅MRI、CTA检查。头颅CTA采用PHILIPSBrilliance64排多层螺旋CT,造影剂选择欧乃派克。头颅MRI检查采用1.5T超导磁共振仪(西门子AVANTOTIM)。扫描程序包括TW1、TW2、DWI或PWI。判定由2位放射诊断医师仅根据申请单上所写的主诉情况下共同阅片后做出的。头颅MRI扫描发现直径大于3mm的长T1和长T2的异常信号灶定为梗死灶。同时可合并脑白质病变(WML),即位于侧脑室、半卵圆中心区及皮层下的帽状、裙边状、环状或点片状的等T1和长T2异常信号灶,病灶可以部分或全部融合成片。

如头颅CTA发现脑血管有异常病变则建议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有31例偏头痛患者及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选择患者右侧腹股沟动脉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并局麻以6F穿刺针按Selding法刺入,插入短导丝,拔出穿刺针,植入6F导管鞘,全身肝素化后将5F导管一次插入头臂干、右侧颈内动脉、右侧椎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颈内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行正侧位造影并摄片。之后拔出造影导管及导管鞘,局部用血管缝合器缝合并加压包扎止血,手术完毕。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个或多个率的比较行卡方检验或计算Fisher确切概率。所有统计检验为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平定位P<0.05。

2结果

头颅MRI显示偏头痛组有脑腔梗病灶19例(32.76%);有脑白质变性17例(29.31%),其中男性7例,女性10例。对照组头颅MRI发现有脑腔梗病灶9例(14.75%);有脑白质变性5例(8.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头颅CTA显示偏头痛组37例(63.79%)有脑血管异常,对照组13例(21.31%)有脑血管异常。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脑血管造影显示偏头痛组31例中23例(74.19%)有脑血管发育异常;对照组7例中2例(28.57%)有异常。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神经血管紊乱的常见病,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了解偏头痛的易患因素有一定临床意义。

最新研究表明偏头痛是缺血性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且与脑白质病变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白质变性是女性偏头痛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9]。弥漫性脑白质病变亦可反应小动脉玻璃样变,其已被发现与无症状性脑腔梗(Silentbraininfarction,SBI)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多个SBI相关。SBI主要病理生理学变化是在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伴随有血液成分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本研究中部分偏头痛患者无明确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但头颅MRI显示有脑腔梗病灶,故属于无症状性脑腔梗范畴。其中偏头痛患者中出现脑腔梗病灶及脑白质变性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对照组,因此可认定偏头痛与脑血管疾病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在脑白质变性的偏头痛患者中男女之间比例无差异,可能与样本量不够大有一定关系。

曾有研究发现脑血管发育异常与血浆5-羟色胺水平有关,目前公认的偏头痛致病机制包括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功能障碍,血液高凝状态,皮层扩散性抑制,遗传因素,卵圆孔未闭,动脉夹层和偏头痛特异性治疗等。最新研究还发现偏头痛也可能与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胰岛素敏感性,代谢综合征等相关[2]。长期高血压导致的脑小动脉硬化,使脑血流正常调节机制受到破坏。而人体内血糖、血脂及氨基酸代谢紊乱更促使脑微小血管内膜病变。而本研究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偏头痛患者可能存在血管发育或重构异常,提示血管因素可能也参与偏头痛发作。虽然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同意脑血管造影的例数较少,存在一定偏颇,但是通常在正常人群中也有一定比例存在脑血管发育异常,平均在1.5%-4%。应重视血管因素在偏头痛发作中所起作用,更深入进行偏头痛诊治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4.

[2]高天理,张茁.缺血性脑卒中亚型及其危险因素与脑白质变性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3):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