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 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徐彬

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城中学徐彬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成为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充满“磁性”的课堂应该是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亲和力和安全性的和谐课堂,而这种吸引力、亲和力和安全性主要来自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经验。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措施,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1)数学问题情境:问题→认知冲突→求知欲,如“正数和负数”、“数怎么不够用了”;(2)数学活动情境:活动或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如“可能还是确定”、“转盘游戏”;(3)数学实验情境:实验→动手、观察、分析。如“展开与折叠”、“从三个方向看”、“摸到红球的概率”;(4)数学故事情境:数学故事→激发兴趣。如“勾股定理”。

再如“方程组”教学的情境设计,可列举古老命题“鸡兔同笼”——“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鸡兔几何?”将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原本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丰满而生动有趣。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新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学难点也得到了有效地化解。从课堂情况看,学生兴致勃勃、神情专注,其乐融融,充满了活力。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众所周知的教学观念,而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往往是“越位”,把自己变成了课堂的主宰,自己一讲到底,课堂变成了“一言堂”,数学课因其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而导致这种现象更加普遍。过去推广的一些课堂教学模式,如“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精讲精练”都是以老师的“讲”为中心,学生围着老师的“讲”而“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转换自己的课堂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谋求心理独立的年龄阶段,他们已进入心理的“断乳”期,开始拥有自己的见解,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解放学生的思想,活跃他们的思维。数学老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将数学知识强化灌输的过程。教师要把自己当做探索知识过程中的“领头羊”、指引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在传统教学中强调“师道尊严”,使得数学课堂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教师成了知识的垄断者,具体表现在许多数学知识的给予过于直接,缺乏学生思维的引导过程,把练习当做课堂的中心,依赖“题海战”等现象中。要让学生开口说,动手做,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增强他们的探索精神,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强化知识的形成与自我建构,及时把知识化为能力,教师应从台前走到幕后,成为“导演”和“配角”。

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角,必须有能让学生有所表现的时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整堂课围着习题转的那种版本里,学生很难有所表现。教师不仅要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衔接,更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教学中利用“做一做”、“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辨一辨”、“估一估”等方式,都是能让学生有所为的好形式,还有数学小游戏、小论文、辩论会等各种开放型活动,只要组织得好,都能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言,能让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让他们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还学生以自信,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

数学学科因其严密的逻辑结构,形式化的语言体系,要求做到言必有据,绝对正确,数学老师就养成了“挑错”的“偏好”,对学生的回答首先考虑的并不是合理部分,而是是否存在“漏洞”,给学生的评价多是否定,而少肯定,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上对数学教师的疏远,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学情绪。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有不完善是极其正常的,希望学生十全十美是不正常的。教师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作为财富,引导学生正视不足,把错误作为学习的一种途径,引导学生自己走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获得一份自信,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信,课堂才对学生有一种亲和力。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有两个人驾车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由甲地赶往乙地。第一个人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迟到了24分钟;第二个人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行驶,结果是提前24分钟。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我对学生在列方程组时出现的错误不是冷眼视人,也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发现之后及时引导。一名学生没有统一单位制列方程出现了错误,我对他说:“你的思路很正确,但看一下单位是否出现了问题?”让学生在肯定的评价中寻找出现错误的原因。这种评价能够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功之处在于——“思路很正确”,而隐性价值却在于促使他把错误改正过来,并寻找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增强自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发现错误的价值,由错误走向正确,正是学生进步必不可少的发展过程。

四、尊重学生的差异,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天地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形象写照,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背景出发,精心创设了“如何动手做出一个轴对称图形”活动情境,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有的学生想到的是中国民间的剪纸,先将一张纸对折,在折痕的一侧剪下一块,打开即可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纸片;有的学生想到的是做墨迹,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用手指压出清晰地折痕,在纸的一侧滴一滴墨水,再将纸打开、铺平,所得到的图案就是轴对称图形;还有的学生想到的是扎眼,将一张纸对折,用大头针在纸上扎出一个图案,保证每次扎的眼都能扎透每一层纸,再将纸打开,所得到的图案就是轴对称图案……显然,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阅历出发,都能得到轴对称图形。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使每个学生的精神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