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林玲
(百色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广西百色533000)
【摘要】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4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康复护理,术后20天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第20天心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20天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80.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康复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4-0197-02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等而造成的心脏病变[1]。目前,在临床上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外科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由于患者的病情重和心功能较差,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一般情况下患者术后恢复较缓慢,严重影响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和生活质量[2-3]。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4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4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54例;年龄22岁~66岁,平均年龄(46.35±19.35)岁;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1928年通过的分级方案将心功能分为:Ⅱ级45例,Ⅲ级32例,Ⅳ级37例。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心功能分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均衡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予传统的护理方式,包括呼吸训练和自我锻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系统和规范的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等。
1.2.1心理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患者因胸部切口的疼痛、活动耐力下降而产生恐惧、焦虑和忧郁的心理,这时护理人员予观察组耐心讲解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对患者进行康复的健康教育,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2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术后24h~72h,医护人员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在心电监护的监测下,由主管护士完成康复训练。训练患者进行深呼吸和腹式呼吸,坚持每2~3h进行一次,每遍2~3次。上肢功能训练:在主管护士的协助下鼓励患者做上肢主动和被动训练,按照从上到下进行手指、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运动,每一个关节均做屈、伸、内翻和外翻动作10遍,每天训练2次,同时适度按压上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下肢功能训练: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沿患者的下肢外侧推至髋关节,从患者的足底沿下肢内侧推至大腿的跟部,各3~5遍,每天训练2次。此外,还需要做下肢的屈、伸、内翻和外翻动作训练10遍。
(2)第二阶段功能锻炼:训练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坚持每1~2h进行一次,每遍5~10次。上肢功能锻炼:经过第一阶段上肢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第二阶段增加手摸前额至枕后即模拟梳头和爬墙等动作,主要是锻炼患者举、握和拉运动,每次10~20遍,每天2~3次。下肢功能锻炼:在第一阶段下肢功能训练的基础上模仿踩自行车动作,主要是锻炼患者的抬和蹬动作,每次20~30遍,每天2~3次。下床活动:术后一般在5~7d可下床缓慢活动,首先从平卧位到脚支持坐位、坐椅子、床边站立、扶床活动,最后是离床活动。若在锻炼的过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立即终止训练。
(3)第三阶段功能锻炼:术后10d到出院前,在第二阶段上下肢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在医护人员协助下,鼓励患者尽量步行,逐步训练患者步行的速度和距离。
1.2.3生活护理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膳食表,主要是以清谈、易消化食物为主,少食富含维生素K食物,均衡规律饮食,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此外,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需要制定合适的睡眠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1.3观察指标
术后20天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参照刘江生等提出的心脏病人生存质量评定内容。问卷内容包括括食欲、睡眠、疲乏、精神、疼痛、面部表情、心理状态、自理能力、对疾病的认识、治疗态度等10项指标,每项指标分为5个等级,每个等级1分,比如睡眠项,几乎睡不着者为1分;睡眠少于正常一半为2分;睡眠为正常一半为3分;睡眠略少为4分;睡眠正常为5分。本次调查问卷总分最高为50分,最低为10分。
护理满意度:对114例患者发放114份调查问卷,回收率100%,请患者根据护理人员护理情况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满意度共分为三个选项,即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第20天进行问卷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年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第20天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心功能Ⅰ级比例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心功能Ⅱ级较治疗前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20天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20天10项生活质量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第20天生活质量比较(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是心外科的常见病之一,以瓣膜口狭窄和瓣膜关闭不全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目前,在临床上,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最主要的方式,当患者的心功能评级达到Ⅱ级以上需行手术治疗。有许多研究显示,心脏瓣膜置换术由于受到手术应激的损伤和术后留置管的影响,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率较高,从而影响患者心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5]。因此,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康复护理效果。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术后经过相应的护理后心功能Ⅰ级比例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心功能Ⅱ级较治疗前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康复护理可以促进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患者心功能处于脆弱和不稳定的状态,由于受到伤口疼痛和体力不支的影响,患者不愿意接受康复训练,这时予患者康复护理可增加患者的肌力,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心功能的恢复[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20天10项生活质量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康复护理应用于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患者不仅可以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具有针对性地辅导患者训练,此外还制定合理的膳食表,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方式,嘱患者以清淡和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均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林宏彩[7]等人也认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康复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患者的远期影响还有待于临床上长期的调查。
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80.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由于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和生活护理后能够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彭芳[8]等人也认为康复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和谐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谢贵华,滕娟.风湿性心脏病三瓣膜同期置换患者的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4):324-325.
[2]颜海强.心脏瓣膜病治疗的现状与发展[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2):140-141,143.
[3]陈京伟,严飞,霍强等.心脏瓣膜置换后早期住院患者死亡因素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53):9145-9150.
[4]林宏彩.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进展[J].微创医学,2015,10(2):198-200.
[5]袁忠祥,杨迪成.7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心瓣膜置换术235例临床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1,18(1):72-74.
[6]方文,陈水彤,梁继娟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康复干预对早期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6(8):1106-1107.
[7]林宏彩,符淑霞,陆崇娴等.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的术后康复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8):1210-1211.
[8]彭芳,冯东杰,张玲俐等.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126例术后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