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南屏镇三甲小学730503
摘要:“现代教育要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但随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机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大部分小学进行布局调整,区校合并,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寄宿生越来越多。他们大多远离家人,到学校独立生活,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心理的不适应,逐步暴露出了诸如焦虑、胆怯、自卑、脆弱、抗挫折能力差、不善于自我调节等心理弱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寄宿生清除心理障碍,保证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教育对策
随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机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大部分小学进行布局调整,区校合并,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寄宿生越来越多。他们大多远离家人,到学校独立生活,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心理的不适应,逐步暴露出了诸如焦虑、胆怯、自卑、脆弱、抗挫折能力差、不善于自我调节等心理弱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寄宿生清除心理障碍,保证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寄宿生心理问题
1.家长监管的远离,导致孩子行为习惯出现偏差。
寄宿生年龄偏小,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差,爱攀比,摹仿心理强,当面对生活问题时,经常产生难以应付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强心理负担,很容易产生焦虑感、自卑感,行为上也表现为胡乱花钱、说脏话,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差。
2.低龄寄宿导致孩子心灵情感的贫乏。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关怀及情感交流是他们最需要的,但由于不能有效地进行亲子交流,易出现情感情绪异常,如想家、焦虑、忧郁、胆怯、孤僻、优柔寡断、冷漠、感情脆弱。
3.对学校环境不适应引起的负面心理反应。
进入学校集体生活后,以前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缺少了关注,再加上学校规范化的纪律管理,会有许多的不适应,有的孩子会出现厌学情绪,甚至产生不到校的情况。
二、针对寄宿生心理状况的分析,可以采取的教育对策
1.建立寄宿生档案和家校联系制度。
对在校寄宿生可建立档案和联系卡,基本内容为:学生姓名、性别、年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家长姓名、年龄、家长职业、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具体住址。学校要安排专管人员对档案进行管理,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及其家长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强化教师的管理,让其先做父母再做教师,实施教师结对帮扶寄宿生制度。
(1)寄宿生的管理比起走读生,工作量要大出2-3倍。学生不光学习,吃、穿、住、行都在学校,而且活动时间长,这就要求学校每一位教职工务必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此,我校每学期开学初首先要开展“树师德、铸师魂”活动,目的在于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强化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倡导“忠诚履责、爱生乐教”的高尚精神。
(2)在寄宿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实施真情关爱“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从学习上对寄宿生进行分类、分组,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建立进步档案;生活上优先照顾,帮扶教师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为抓手,使学生身心愉悦、舒心,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活动中优先安排,通过多样性活动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舒适、优雅的食宿环境及较好的食宿标准,是寄宿生乐于学习的良好开端。
(1)学校寄宿生的食宿要舒适、温馨。宿舍是休息和放松的场所,学校对寄宿生实行人文管理,给他们充分的母爱或父爱般的接纳,减轻对父母的依恋,从而减少恐惧、焦虑的情绪,融入寄宿生团体,逐渐适应新的生活。通过生活老师组织一些团体小游戏,引导他们在这里相互磨合、相互适应,共同建立一个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和谐的大家庭,使孩子在快乐中学会宽容和接纳、学会合作,为他们的寄宿生活打开美好篇章。
(2)学校食堂工作应作为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最不放心的就是孩子能否吃饱、吃好,因而极力办好学生食堂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学校食堂除严格把握学生饭菜质量、合理安排学生饭菜种类外,还要科学地搭配,符合营养标准。同时成立由学生代表、老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校领导参与的膳食委员会。膳食委员会对食堂的各项工作经常检查评估,参与食堂管理,品尝学生饭菜。
4.抓好寄宿生心理素质的日常教育。
学校、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做他们的好朋友、好师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乐观、自信、坚强的心理素养。
(1)教学中要面向全体,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经常表扬和发现学生的优点,走进孩子的内心,让他们增强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对成绩差的学生可采取单独谈话的方式,帮助其分析原因,以爱心架起与学生互相沟通和信任的桥梁,创造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阳光自信的和谐氛围。
(2)丰富闲暇生活,促进寄宿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寄宿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与动力。
5.办好心理咨询室,让学生有倾诉的地方。
指定思想素质好、敬业心强、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心理咨询室,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6.加强与寄宿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可利用家访、电话、QQ、微信交流平台等,指导家长掌握与在校儿童沟通交流的技巧,特别是长时间寄宿在学校的儿童,要充分运用网络视频的方式与父母面对面交流,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
总之,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孩于们成长所面临的已不是生活的压力,而是精神生活与情感的渴求。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此项工程能使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明天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