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黄象雄

平阳县腾蛟镇第一小学浙江温州325404

【摘要】在新课改实施环境下,提升我们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迫切追求的目标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呈现出“填鸭式”的情况相当普遍。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授课时往往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现有知识,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将各知识内容强加给学生。于是,出现了课堂上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单纯地靠传授内容,课后再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通过不断训练让学生接受。造成学生疲惫不堪,上课昏昏欲睡,回答问题时一问三不知,不肯独立思考问题,坐等着老师来给出结论。久而久之,会对将来的学习产生严重的影响。这样的做法将会遏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对高年段以及中学时期的学习带来困惑。

【关键词】学生;教师;学习能力;思考能力

很多中学的数学教师都有一个难题,就是班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课时对产生的问题一片茫然,教师提出的疑问不能正确及时地做出回应。得到一个新的结论或是公式、定理等之前需要学生有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但就是这一过程很多刚进中学的学生都不愿去思考,甚至根本就不会!这对教师的授课造成了很大的难度。笔者通过对初一学生的学习进行调查结果得出,小学阶段的学习不容忽视,不能一味地只要求成绩而耽误了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他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保持独立钻研的习惯与能力,我们在小学时的教学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能做到呢?笔者认为应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课堂上的高效学习,不做无用功

(一)教师备好课,整理好上课思路,梳理出重难点

教师在备课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通读教材,吃透教材。备课不仅仅是在上一节课之前准备好这一节课的内容,这样只能是完成一小块内容,无法将所有知识点衔接起来,尤其是数学这样连贯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备课之前,把每一章节和整本教材结合起来,分析出教材安排的意图,以及每一知识点,每一章节所处的位置作用,以便于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具体。

2.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尽力做到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然而课堂教学的收效是与学生的配合情况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内容,更要“备学生”,即要事先了解好学生的知识基础,我们课堂教学的进度,问题设置的难度都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来进行。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有知识。

3.教案形式不必要有统一标准,要不拘一格。教师进行备课的主要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不是为了观赏和应付检查的。这样一来教案的书写方式就可以多样化,教师可以把教学思路写在统一的教案本上,也可以备注在教材相应的位置上,还可以写在卡片上,这些都是形式,关键是课前的认真备课,让学生学得轻松。

(二)设计好要提问的问题,让学生易于理解,并有充分的思考空间

为了让学生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设计好问题,让学生有自己自由发挥的空间,然后放手让他们去尝试。

(三)作业布置得合理,起到巩固课堂教学的作用,不增加学生负担

小学生的精力以及脑力、体力都有限,所以不适合在课后布置过多的作业,否则他们难以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设计好作业的量和类型。我们可以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对课堂内容加以巩固,重复性的题型不涉及。让学生做到对每一节课堂所学知识点能及时反馈。

二、学业测试的形式应该要多样化

教育的大环境教师是无法改变,可教育的相关部门能否改变一些测试的方式呢,可以由纯粹的笔试再增加一些面试题,而且适当提高面试题的地位。教师通过面试题听学生的回答即可大致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有学生的功底如何。这还是比较初级的程度,可以对学生进行摸底,要想测试出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具体情况,还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面试细则,规定好评分标准等。

适当增加面试在学生测试中的比例,可以让我们更客观地知道学生的底细。最重要的是这一面试过程所反映的能力无法在短期内“速成”,而是需要教师及学生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

三、家校互动,让家长积极参与配合,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呈普遍化模式,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尤其关心。但是绝大多数的家长功利性的心态极其明显,而且并不懂得教育规律。这样一来家长评价自己孩子的学业通常只看作业完成的准确率和考试成绩的高低,同时也借此来判断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

我们要说服家长需要有长远的目光,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好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凡事欲速则不达。虽然“填鸭式”的教学在短期内可以迅速提高成绩,但基础不扎实,没有经过头脑的深层思考,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不利。这样会导致后劲不足的现象,难以胜任高年级和中学的进一步学习。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拔苗助长,要想提高孩子的能力,除了要有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外,还要减轻孩子的负担。

总之,小学是漫长的学习生涯的开始,就如长跑比赛一样,在起跑线上,我们不急于领先在前,而是扎实教会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他们在各个阶段的学习都能应付自如!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周国杰.有效课堂教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小学数学教育,2013(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