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中原工学院体育部河南郑州450007)中图分类号:G451.1文献标识码:A
摘要:体育课是实践性知识传播的重要场,学生学习结果在课堂上即可直观表现。上课质量的高低是评价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的关键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师师、师生相互评价,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构建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又能让教师带着这种动力,快乐积极地参与评价、接受评价,对新的教学评价方法的制定,推动青年教师专业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评课教学模式
大学期间养成的体育习惯可以影响到一生的锻炼习惯,因此高校体育课开展的好坏对学生的影响很深入。体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核心工作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全面检查和准确评定体育课的质量,可以成为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如何去评课也是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的一种教学能力要求。因体育课的户外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师开朗的性格使得体育教师同学生的交流更融洽,也使得对于学习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的意见能最及时、最全面的反馈到教师,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如果教师在学生评教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同事评课的意见,就会更清楚明了自身的不足和将要努力的方向,因为同事的相互评课,会更专业、有针对性、更让人信服。
一、普通高校评课的方式
(一)全面评课方法
即围绕课的设计思路、教案的书写、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各个部分的组织实施过程、学生身体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心率活动的变化、教学场地器材的设置、运用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二)专题评课方法
即为了深入研究和解决某个问题,而选定一个或两个专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评课方法一般要预先针对选定的问题制定好听课计划,并对听课教师作一定的分工,课后把观察统计到的材料筛选归纳总结,然后进行专题评价。
二、评课的评判
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是在一定过程中进行的,因此质量的评判要突出对教学活动的准备、实施、整改过程。评课为了有针对性,要制定一定的标准,有针对性的对这个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评课。可以对参加评课的教师进行分工。并把听课、分析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前通知给上课教师,以便事先有所准备,在课堂上作为重点讲解。
体育课上的好坏,不以终结性评价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可以由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组成。模式可采取:理论知识占30~40%,实践(体能、技能、授课态度、情意表现与学生互动精神)占60~70%,学生评价约占10%。
三、评课的标准
人们评判一个事物或者现象的优劣,一定是以共同认可的标准为前提的。对教师授课效果的评判,也应确定共同认可的标准。达到或者超过这个标准的,就是一堂优质课。评课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不管用那种方法评无非是:看教学方法是不是量体裁衣,灵活运用;看学生主体活动的发挥,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否合理,看教学艺术风格是否完善等等。最后由若干教师给出个人评价结果,总结出课的亮点和不足,给出综合建设性意见。这种形式在高校评课中占绝大多数。
(一)看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1.课的设计、教案、班级情况、场地器材布置
在评课中要想获得发言权,关键在于精通业务,领悟课程标准思想,熟悉教材。因此,我们平时要善于学习,使自己具有较厚实的教学理论,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形势,这是其一。其二,应在听课前认真阅读课的教学大纲、教案,了解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的设计思路,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教学理念渗透要在课的设计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行为中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教学目标不单纯是指向体育知识、技术和能力,还要指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教学目标针对性要强,目标与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相适应,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要相联系。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单元课次的进程,体现出科学性。有利于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达成度一定要明确,如"了解和明确"、"掌握和熟练掌握"、"学习、复习、改进、提高"在不同的单元课程教学中是非常明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指向性是非常贴切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创新,或体现课程本身特点,方法手段是否得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原有教材是否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否有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等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措施。
2.教材的基本知识点、教材的基本教法
教学重点、难点、组织练习方法等。才能在听课中看到教师的经验和找出闪光点,才能在评课中意见提得准确且具有指导意义。
(二)看教学实施过程
选择好合理的站位,便于观察,又不影响上课师生的活动。应该关注:上课教师能否体现其教学个性。
1.声音是否宏亮、清晰、准确、果断有力。
2.讲解是否正确、运用术语的规范化程度、知识讲授时语言表达是否确切、口哨的运用、教学用语的口语化程度、口语与肢体语言的交替运用。
3.示范动作的正确规范程度,示范的方法、位置、时机是否合理,讲述错误动作的方法和要点是否正确。
4.良好的教态,通过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和应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的学练积极性,使学生的情感、态度有明显的好转并获得体验。
(三)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
1.学生乐于参与活动的态度:学生上课的激情、兴趣、注意力、自信心、好奇心、进取性、积极性等几种外露情绪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学生对课的投入程度。
2.学生参与的广度:在学练的过程中,参与学练活动的人数、形式、过程、气氛等,是否能按计划地完成课堂预计内容。
3.学生参与的深度:学生能否能理解教师意图,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并能主动地变化练习方式、方法进行练习并取得更好的效果。课堂中学生能否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4.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导性:在课的各个环节中学生都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主动要求掌握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积极锻炼,能主动去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并在锻炼的过程中领悟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
四、评课时应遵循的原则
教研活动的具体目的不同,评课的内容、重点和标准也有所区别,但总体原则是一致的,要符合以下五个基本原则,评出客观、评出水平,评出实效。
(一)可接受性原则
应该承认,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花了很大功夫的。每位教师都想把课上好,但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不可能都十全十美。因此,我们在评课时,要多侧面地去考虑问题。评议要能让教师接受,达到肯定成绩,克服不足,鼓励奋发向上的目的。
(二)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评议中既不能吹毛求疵,也不能夸大其辞,只说好话、官话、套话。不能掩盖问题或蜻蜓点水。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评析,首先要看到教者的长处,不能说得一无事处,做到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
(三)准确性原则
评课观点要鲜明,语言要准确,评析要有理有据,不能似是而非,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准确的实例,准确的尺度,去评析。
(四)改革创新的原则
评课的立意应体现在"新"字上,即:体现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改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新颖的训练形式。只要教者有一点点的创新之处,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五)因人施评的原则
在评课时,对于老教师应多帮助他们挖掘教学上的经验,让他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更加完善;对于青年教师既要充分地肯定成绩,又要多帮助他们找出教学中的差距,使他们感到不奋进就有一种压力感,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才能在指导下逐步提高自己。
五、评课的注意事项
(一)尊重教者,不居高临下
评课是一种教研形式,我们一定要从研讨的角度出发,对教学中的优点要充分肯定,即使是上得不够成功的课,也要善于挖掘出教者教学中的亮点,加以肯定;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也要以虚心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与教者共同分析研讨,善意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希望,尤其是对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来说,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决不能以评课者自居,居高临下去评课。否则,不仅使评课的目的大打折扣,而且会挫伤了教者教学的积极性。再说,本来评无定法,对任何一堂课的评价是无法用条条框框的标准准确量化的,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决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同时,还要善于倾听教者的自评,以体现对教者的尊重。
(二)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
尽管我们在前面谈到了评课可以从十个方面去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评课要面面俱到,评课时要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或抓住教者教学中的主要优缺点,或紧密结合研究的重点,集中主要问题进行评析和研究,做到重点突出,条清缕析,不泛泛而谈。当然,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依据教者的教案,结合教学的主要特色,围绕一、两个中心,对教学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做到既有对某些教学环节或细节的评析,又有对教学总的评价看法。但仍然要有一个很明确的重点。
(三)加强学习,勤于思考,使评课别有一番风味
要想真正评好课,必须加强学习,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美学、演讲与口才,学习课的模式,掌握学科特点,熟悉各种课型。还可以多看看教育杂志上评课的实例,这样可以从中学习借鉴,提高评课的水平,此外,还得注意在实践中学会推敲评课的语言,这样才能给优秀者锦上添花,给不足者雪中送炭,使评课别有一番风味。
六、结论
评课是一门艺术,评课既要对教师上课不影响,又让教师觉得评课不是在监视上课,而是为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就要制定一份大家认可的标准,并依照这样的标准执行,才会被教师从内心接受并积极推广。为此要做到,关注学生: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评价教师"教"的质量,杜绝课中的"做秀"现象。关注事件:取消"走过场"的评课方式,要围绕课堂中发生的有意义问题展开讨论。在评课的氛围中强调民主平等、实事求是,既不要相互吹捧也不要拿放大镜去看不足之处。关注过程:评课要从教师原有的基础出发,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点滴进步,鼓励教师,充分分析在教学中的问题,对给予的结果让教师感到有价值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通过这种形式,使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发扬自身优势,摒弃错误认识,评课就会成为教师自身的成长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杨健科.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建构与传承[J].2009.16(6);
[2]朱辉军.理论之树也长青[N].文艺报.2009-06-23;
[3]曹电康、贾谊.国内外体育学习评价发展概况的比较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10;
[4]成知辛.教改中的言论偏差[N].中华读书报.2005-06-08;
[5]于万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
[6]郭英等.普通高校体育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
[7]许冠忠.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总体构想[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