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用药分析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儿科门诊用药分析与思考

李奎春

(广西上林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上林530599)

【摘要】目的:调查我院儿科门诊用药情况,促进儿科合理有效用药。方法:完全随机,直接抽取我院2014年儿科门诊处方共1200张,对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科门诊用药主要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呼吸系统用药占77.4%、消化系统用药占12.0%;处方的联合用药种数平均为4.1种/张;针剂使用情况较合理;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祛痰药和抗菌药。结论:该院儿科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每张处方的联合用药数偏多、抗生素使用频率较大。

【关键词】儿科;处方;用药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083-03

儿童属于特殊用药群体之一,机体处于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之中,中枢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对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与成人不同[1],儿童用药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笔者对我院2014年门诊儿科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促进与指导我院儿科门诊的合理用药。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我院2014年01月至12月份我院西药房儿科门诊处方,合计1200份。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分别统计每张处方的药物及其使用频率、联合用药情况、用药品种数、抗菌药物的使用等具体情况。

2.结果

2.1处方的一般情况

1200张西药房儿科门诊普通处方,患者年龄在0~14岁之间,男性患儿612例,占51%,女性患儿588例,占49%。500张处方总金额为85033.56元,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70.86元。

2.2给药天数统计

给药在2~4天的处方共计1100张,占处方总数的91.7%。

2.3疾病分布情况

本次抽查处方中,呼吸系统疾病占77.4%,其中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消化系统疾病占12.0%,其中包括消化不良、腹泻等,皮肤疾病(如过敏)和其他疾病(如湿疹、皮炎、佝偻病等)占10.6%。

2.4用药品种数

联合用药处方的比例达到98%,人均用药品种数为4.1,含有四种以上的品种的处方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具体情况见表1。

2.6使用注射剂情况

处方中有41.1%采用了注射输液治疗,常用的注射剂有:注射用头孢唑林、注射用头孢呋辛、注射用头孢唑肟钠、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

3.讨论

3.1平均给药天数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普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本院儿科门诊给药天数较为合理,虽然给药天数超过7日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存在,但是超过7日的用药处方主要是以保健为目的开具钙剂和鱼肝油的处方,还有部分患者要求带药现象。

3.2给药途径

注射剂使用的频率偏高。注射剂人均用药次数是WHO评定合理用药的重要指标之一。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儿科有将近一半的患儿采用注射输液治疗。虽然注射给药起效快、作用强、治疗效果比口服好,但存在不安全性,治疗风险也高于口服给药,较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须高度重视,口服能达到疗效的就尽。

3.3联合用药

通过统计,处方的平均用药为4.1种,超过5种(含5种)以上的占36.4%,联合用药的品种数偏多。联合用药的品种数愈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愈大,而且输液与药物配伍后,微粒数量大幅度增加,药物配伍品种愈多,微粒增加也愈多[2]。为此,在确保临床医疗需要的同时,要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的品种和数量,这样可以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4抗生素使用情况

医院的儿科门诊处方抗生素使用频率达到58%。高于卫生部门要求的抗生素使用率控制在50%以下的标准[3],通过对我院儿科处方的临床诊断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患儿为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如果是由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所致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应该使用抗生素,只有属细菌性感染的,才采用抗菌治疗。儿科呼吸疾病大量应用抗生素对病情的控制效果不佳,过多地应用抗生素反而有可能引发其他疾病的风险,例如细菌耐药、二重感染等[4]。

3.5抗生素的联用情况

一般情况下抗生素不建议采用联合用药,如需联合应用,应以疗效好,副作用小为原则,为防毒性积累,联合使用对同一器官均有毒性的抗生素是禁止的。作用机制相同的抗生素不宜联用,因为这种联合应用的疗效不一定比单用好,反而会增加药物的毒性反应,甚至出现拮抗现象[5]。本次调查中,抗生素单用占42.7%,二联占57.3%,无三联使用情况。

联用处方中多数以大环内酯类与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的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是快速抑菌剂,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是繁殖期杀菌剂,目前认为:因为大环内酯类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从而使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类不能发挥杀菌效力,理论上不能联用。对于怀疑可能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例如支原体、军团菌等)的患者,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合用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6]。

3.6解热镇痛药的运用

本次调查中发现本院在儿科解热药的应用较少。解热药物是儿科常用药物,虽然会起到快速减低体温的作用,缓解其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如果盲目使用就会掩盖患儿的真实病情,从而给医师诊断造成困难。

4.结论

综合上述各方面的结果与分析,参考《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基本上安全、经济、合理,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包括用药联合用药数偏多、抗生素类用药频率偏高。针对抗生素类用药频率偏高的问题,建议儿科门诊医生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时,首先应明确患者的临床指征,确定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最好能进行细菌学诊断和体外药敏试验),抗菌药物主要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而对各种病毒性感染疗效不佳,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

总体来说,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上与当前国际上儿科用药一致,符合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1.

[2]周野,黄文远.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引起不溶性微粒变化的探讨[J].中国药师,2006,9(12):1164.

[3]胡昌勤.抗生素,在滥用与质量监控之间游离[J].中国处方药,2003,(12):21-25.

[4]徐小芳,何艳彬.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儿科处方分析[J].药学服务于研究:医院药学版,2009,9(3):229-231.

[5]李端.药理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5.

[6]刘建华,刘勇.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