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淑真沈宗姬陈友国(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江苏苏州215006)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IADPSG)下GDM的发病率,并分析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我院2011年6月~11月住院分娩1241人,按照:《妇产科学》第6版标准诊断治疗后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7例(A组);2011年12月~2012年5月住院分娩1326人,按照IADPSG标准诊断治疗后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62例(B组),计算两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分析两组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妇产科学》第6版诊断标准下,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为4.59%(57/1241),IADPSG标准诊断下,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为12.22%(162/1326),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分娩孕周B组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分娩前空腹血糖控制情况,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B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羊水过多、早产、死胎、剖宫产率、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下,GDM孕妇经过诊治后明显减少了妊娠期并发症,降低了剖宫产率,说明新的诊断标准更有益于母婴保健。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
【中图分类号】R714.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046-02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不包括妊娠前已存在的糖尿病[1],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逐年升高。按照《妇产科学》第6版标准[2],资料显示目前妊娠期糖尿病占妊娠的3%~5%[3]。随着2011年12月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DiabetesandPregnancyStudyGroups,IADPSG)实施[1],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随之升高。妊娠期糖尿病与母儿的病死率及患病率密切相关,可导致自然流产、先天畸形、巨大儿、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死宫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早产、阴道分娩时的肩难产等。同时,孕妇和新生儿远期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将增加[4,5]。本研究对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建卡产检并治疗的GDM孕妇21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
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诊断治疗并分娩的GDM孕妇219例,其中A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75±4.12岁;B组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8.85±4.17岁。所有孕妇孕前均无糖尿病史,均无急慢性疾病史。两组孕妇年龄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妇产科学》第6版标准:于妊娠24~28周行糖筛查,试验前空腹12小时,将葡萄糖粉50克溶于200ml水中,5分钟内喝完,喝第一口开始计时,1小时后查静脉血糖,血糖值≥7.8mmol为糖筛查异常,需进一步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OGTT方法:试验前空腹12小时,先空腹抽静脉血查血糖,然后将葡萄糖粉75克溶于400ml水中,5分钟内喝完,喝第一口开始计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后查静脉血糖,正常值标准为:空腹5.6mmol/L,1小时10.3mmol/L、2小时8.6mmol/L、3小时6.7mmol/L,其中有2项或2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则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仅1项高于正常值,则诊断为糖耐量异常。
IADPSG标准:于妊娠24~28周行75gOGTT,试验前空腹12小时,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空腹、服糖后1小时、服糖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分别应诊<5.1mmol/L、<10.0mmol/L、<8.5mmol/L。其中任意一点血糖值异常者断为GDM。或者两次空腹≥5.1mmol/L即可诊断为GDM。
1.3治疗方法
一经确诊为GDM后,即给予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必要时胰岛素治疗。饮食控制的原则是既能满足母亲和胎儿的生理需要,又能提供维持妊娠的热量和营养,避免产生饥饿性酮症,不影响胎儿的发育,又能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不致发生餐后高血糖[6]。血糖控制满意的标准:2011年11月前空腹血糖<5.6mmol/L,2011年12月后空腹血糖<5.1mmol/L,餐后1h血糖<7.8mmol/L,餐后2h血糖<6.7mmol/L。胰岛素治疗:若控制饮食及适当运动能达到上述血糖水平而孕妇又无饥饿感为理想,否则需胰岛素治疗,定期检测血糖,调节胰岛素用量。
观察指标:GDM发病率、分娩前空腹血糖、分娩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羊水过多、早产、死胎、剖宫产率、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分娩前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分娩孕周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孕妇分娩前一般资料比较
2.4分娩方式
A组剖宫产37例,其中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因素14例,包括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窘迫、羊水过多、巨大儿等;社会因素4例,血糖控制良好,无明显手术指征;其他产科手术指征19例,其他产科手术指征包括疤痕子宫、双胎、ICP、头盆不称、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等全身各系统疾病。B组剖宫产89例,其中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因素26例,社会因素15例,其他产科手术指征48例。见表4。B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A组,其中因糖尿病及期并发症因素导致的剖宫产比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社会因素而致剖宫产比率较A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他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无显著差异。
表4两组剖宫产情况
2.5新生儿情况
两组新生儿体重无显著差异,而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方面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两组新生儿情况
3讨论
由于妊娠期胎盘分泌抗胰岛素样物质,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期营养过多,因此GDM发病率逐年上升,母儿并发症随之升高,分析原因:①血糖未控制的孕妇,由于胎儿体内血糖升高引起的渗透性利尿可以引起胎尿过多,使羊水过多;②糖尿病可导致广泛的血管病变,使小血管内皮细胞增厚及管腔变窄,增加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③血管腔变窄引起胎盘功能下降使得胎儿窘迫及死胎死产的发生率升高;④巨大儿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剖宫产率增加。因此,GDM的筛查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妊娠期由于糖、脂类及蛋白质代谢受内分泌变化的影响发生改变,胎盘产生胎盘泌乳素、孕酮等胰岛素拮抗激素,机体的胰岛素受体相对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使糖代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妊娠早期空腹血糖水平约降低10%,而在孕12周时达最低水平,并以此水平维持至分娩。妊娠中期胎盘分泌的各种抗胰岛素激素于孕24~28周时快速上升,32~34周达到高峰,此时胰岛素抵抗作用最强,故筛查时间为24~28周。GDM会导致母儿并发症明显增加,将孕期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其围产儿病死率能够降低到同期糖代谢正常孕妇新生儿病死率水平。
本文219例GDM孕妇,其中57例应用《妇产科学》第6版标准,162例应用IADPSG标准,经过筛查诊断得到了及早的饮食控制、适度运动锻炼,必要的胰岛素治疗。本研究发现,在新的诊断标准下,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由4.59%升高为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ADPSG下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说明了有原来标准两倍的孕妇纳入妊娠期糖尿病中,这部分孕妇可以得到及早的、及时的治疗,主要是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锻炼就能将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因而降低了分娩前GDM孕妇的整体空腹血糖水平,降低了剖宫产率,随着自然分娩率的增加,使得分娩孕周明显延长。正因为新增GDM孕妇的及时的诊断治疗,使得与之有关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羊水过多、早产、死胎、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明显降低。
一般认为,因妊娠期生理变化导致的GDM在产后6周应完全恢复正常,产后要定期复查[4]。GDM孕妇将来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明显增加[4],应规范产后糖尿病筛查,新标准更加重视GDM患者产后转归为糖尿病的可能,规定对GDM患者在产后6~12周进行糖尿病筛查,如果血糖正常,则今后每隔3年筛查1次[1]。
可见,应用新标准后,结合饮食管理、适度的运动锻炼和必要的胰岛素治疗,达到更有效的血糖控制,明显降低了剖宫产率,降低了孕期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改善GDM及新生儿的预后,说明新的诊断标准更有益于母婴保健。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DiabetesandPregnancyStudyGroupsConsensusPanel.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diabetesandpregnancystudygroupsrecommendationsonthediagnosisandclassificationofhyperglycemiainpregnancy[J].DiabetesCare,2010,33(3):676-682.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2.
[3]StevenG,GabbleMD,CorneliaR,etal.Managementofdiabetesmellituscomplicatingpregnancy[J].ObstetGynecol,2003,102(4):85-868.
[4]KimC,NewtonKM,KnoppRH.Gestationaldiabetesandtheincidenceoftype2diabetes:asystematicreview[J].DiabetesCare,2002,25(10):1862-1868.
[5]CarolJ.Homko.NewRecommendationsfortheDiagnosisofDiabetesinPregnancy[J].CurrDiabRep,2011,11:1-3.
[6]王旭萍,陈玉松,宋沛妍,等.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