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琳(中南大学湘雅附三医院急诊科湖南长沙410013)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梗(AMI)溶栓治疗患者焦虑情况的护理。方法对61例AMI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在护理前后应用焦虑相关问卷表调查,了解焦虑状况改变情况。结果护理后患者焦虑状况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对策极大程度地缓解了急性心梗(AMI)溶栓治疗患者的焦虑情绪。
【关键词】急性心梗溶栓治疗焦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1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043-01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症,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后果严重。溶栓疗法由于操作相对简单,见效快,安全性和有效率高,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1]。但因其是一项费用昂贵的治疗,患者对溶栓效果会产生疑虑,导致焦虑、紧张、抑郁。为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我科对61例急性心梗(AMI)溶栓治疗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调心理支持和主动服务意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09年7月到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共61例。男39例,女22例;年龄48岁~73岁,平均67.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h~4h,平均3.2h;NIHSS评分:7分~21分,平均14.6分。所有患者均无颅内出血,严重高血压、心、肝肾功能不全和溶栓治疗禁忌。所有患者均在心电监护下予硝酸酯、阿斯匹林和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
测评出有焦虑心理的55例。患者认为溶栓效果不确定,不了解治疗目的、治疗过程等有43例;认为溶栓费用昂贵,担心给家人增加经济负担的有10例,认为溶栓风险大,可能出现溶栓并发症的有8例。
2护理对策
2.1常规护理
(1)帮助患者采取舒适卧位,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心情平静和大小便通畅,以减少耗氧和保证心肌自身血供。(2)严密观察患者皮肤色泽及温度、湿度、尿量、神志等临床表现以及心率、心电示波、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询问患者疼痛主观感受及程度变化,记录和总结患者发病时间,次数和先兆表现。建立至少两组大口径留置针静脉通路,控制好输液速度,一般在30滴/min以内,避免加重心脏负担[2]。(3)提前准备好除颤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急救器材[3],严密观察药物副反应,以及相关并发症。
2.2心理支持
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和当前情绪表现,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减轻患者的焦虑感,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和对病房环境的适应度。此外,注意倾听患者的倾诉,对于患者讲述的内容,如个人生活,工作经历,发病的过程,自我疼痛感受以及对护理服务态度的评价等,均保持足够的尊重和耐心,并指导患者尽可能保持平静的心态,保存体力,减轻心脏负荷。此外,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接受程度等,向患者介绍相关的健康知识,如该病的诱发因素,溶栓的治疗原理,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以及日常调理等,使患者对自己的治疗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在宣教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患者出现倦怠或明显的不耐烦情绪,要及时转换内容,另外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宣教。同时,为加强宣教效果,可采用图片,视频,口头宣教等多种方式。
2.3主动服务
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自我监护能力,如简单的读取仪器数据,准确的主诉疼痛,心悸等临床症状,以便发生意外时能更快的确定病因,从而快速给予施救,同时通过患者自我监测,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尊重,增强了患者的积极性。治疗期间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行动不便,尤其是溶栓过程中需要一对一护理,因此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肢体动作,从中发现患者的潜在需求及不适,并鼓励患者描述自身疼痛等不适程度的变化,及早掌握溶栓再灌注过程中的病情动态,并尽量主动帮助患者完成合理需求,使患者感受到更人性化的关怀。
3评价指标
根据《护理心理学》[4]焦虑状况评定标准,分别对61例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水平测定。
4结果
经溶栓治疗护理后,患者焦虑状况明显改善,护理前中度及以上焦虑患者44例,占总例数的72.13%,护理后为11例,约占总例数的18.03%,经χ2检验p<0.01,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护理前后比较显示出非常明显的效果(见表一)。
表一:护理前后患者焦虑状况比较
5讨论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所致,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可导致T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在病变处聚集;弹性纤维,各类胶原及蛋白质多糖聚合物等结缔组织基质在病变处大量增生;脂质,主要是含胆固醇结晶及游离胆固醇的脂质大量增生[5]。其可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胆固醇等脂质沉积并逐渐钙化,在一定的环境刺激下,可突然发病。病情与梗死的位置,面积和稳定程度等有密切关系。梗死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由于溶栓治疗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中间有一定的间隔时间,患者需要严密观察,以防出现相关并发症,因此患者一般留院治疗,治疗期间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该病的发作和恶化与患者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除了病情本身带来的悲观,沮丧外,患者也可能由于在治疗过程中对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对护理服务的不满意,或自身的活动能力受限等,而产生焦虑,恼怒等[6]。所以我们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除了重视常规护理,让患者从细节感受到人性化关怀外,还通过与患者加强沟通和交流,解除患者的心理困惑和疾病疑问,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和重视,对病情恢复增强信心。由于患者自身活动能力受限,因此我们注意增强自身工作的主动性,主动帮患者解决困难,以增加患者的身心舒适度,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从临床统计来看,患者溶栓再通率达到70%,治疗过程中无护患纠纷,显示了较好的护理效果。虽然目前还无明显的证据显示护理模式可以直接提高AMI急救成功率,但由于AMI病情危急,而治疗过程又相对较长,护理人员通过对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理指标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降低治疗失误。此外,护理过程中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对于稳定和改善患者身心状况,促进康复均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强主动服务和心理支持,对于保证抢救效果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
参考文献
[1]李桂贤,麻作华,李丽君.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183-184.
[2]卢桂芳,邱秀娉,黄双艺.爱通立静脉溶栓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44-46.
[3]陈美纯,李雪莲,段瑞等.动脉溶栓联合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8):1994-1995.
[4]戴晓阳,佟术艳.护理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5-97.
[5]孙艳红.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3):106107.
[6]李俊凤,黄建萍,薛宁.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综合治疗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30):84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