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及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及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王遵敬王海峰

王遵敬王海峰

(1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157000)

(2林口县人民医院157600)

【摘要】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疗效。随机将122例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65例患者,70只患眼)与对照组(57例患者,63只患眼),观察组患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患眼的疗效。(1)两组手术过程中后膜囊破裂发生率、术后瞳孔变形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患眼术后均存在角膜水肿,但7~10d后均完全消退,两组术后角膜水肿消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7d,观察组患眼裸眼视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散光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眼最好矫正视力、术后散光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近期疗效较好,但是两种术式的远期疗效相当。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超声乳化术白内障

【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268-0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目前临床眼科较为常见疾病之一,本病发病后一般可表现为眼部疼痛,视力较前明显下降,恶心,呕吐等。临床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一般均采用手术方法,但该病常伴有白内障或是术后加快白内障形成,常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后不久即要再次进行白内障的手术,在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临床医师进行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增加难度。我院近年来应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和超声乳化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对两者的术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随机将122例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65例患者,70只患眼)与对照组(57例患者,63只患眼),年龄56~76(平均66.3±10.4)岁,核硬度分级在Ⅱ~Ⅲ级。所有患者术前未经任何治疗视力测得0.1左右,平均眼压测试结果为41.21±3.4mmHg。所有患者前房角粘连范围<1/2周,房角检查确诊为窄Ⅰ~窄Ⅳ窄角。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1.2.1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2%利多卡因混合等量0.75%布比卡因,0.5~1.0mL于球结膜下注射麻醉,①巩膜隧道切口:沿角膜缘将球结膜剪开,于角膜缘后2mm处做切口,层间分离到达透明角膜缘内约1.5mm,使1/2的角膜厚度呈活瓣状,内口大于外切口。②截囊:于角膜缘的9点钟方向做一长1mm的切口,注入粘弹剂将虹膜以及晶状体的前囊膜压平,并于主切口处穿刺进入前房,截囊针开罐式、信封式截囊。③水分离、拨核:充分给予水分离,将核浮起,冲洗针头于前囊膜下将晶状体核钩住顺时针旋转、移动至前房,可根据晶状体核的大小将切口进行适当扩大。④切核、娩核用:切核刀将晶状体核切为两半,注水圈套器将其娩出,娩出时注意勿损伤角膜内皮。⑤吸出皮质:灌注抽吸器将皮质清除,注入粘弹剂于前房以及囊袋内。⑥人工晶状体置入:对后囊进行抛光,植入人工晶状体,旋转至水平位。⑦复位:前房以及角膜层间注入灌注液,保证前房水密,眼压正常,封闭切口。如角巩膜缘发生渗漏,则应给予缝合。术后常规换药,予抗炎药物。

1.2.2超声乳化术本术式的巩膜隧道切口、截囊、水分离及拨核方法与观察组手术方法相似。充分水分离及拨核后对晶体核进行超声乳化,乳化头进入前房同时开始灌注,保持前房的一定深度,乳化头开口朝下进入前房,进入后轻轻转动使其开口朝上,操作过程缓慢轻柔,避免损及虹膜,伸入拨核器帮助移动晶体核位置,将晶体核移动到乳化头便于超声的部位。将乳化头伸入晶体核表面,移动乳化头上下蚀刻晶状核,将蚀刻深度逐步加深,此步骤完成后晶体核呈碗装或盘装。伸入拨核器,对晶体核轻加压,用乳化头将晶体核边缘翘起,当晶体核中部超出虹膜表面时注入灌注液,将晶体核与皮质分离,恢复晶体核至后房。拨核器转动晶体核,直至超声乳化将晶体核边缘全部吸收。吸出残余皮质,仔细观察囊膜,将皮质与囊膜彻底分离,避免术中囊膜破裂。植入人工晶状体,清除粘弹剂,修整创缘,关闭切口。术后常规换药,给予抗炎药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结果

2.1两组患眼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两组患眼手术过程中后膜囊破裂发生率、术后瞳孔变形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眼术后角膜水肿消退时间的比较所有患眼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但在7~10d均完全消退。观察组、对照组患眼术后角膜水肿消退时间为(8.9±1.2)d、(8.5±1.4)d,两组患眼术后角膜水肿消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眼术后视力的比较术后7d,观察组患眼裸眼视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眼术后散光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眼最好矫正视力、术后散光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老年患者患青光眼及白内障人数逐年增加,其中部分患者表现为两种病合并发生,使老年人视力急剧下降,部分患者甚至失明,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此类患者发病多见于晶状体相对靠前而导致前房较浅而引起前房角相对较窄。随着患者年龄不断向上增长,其晶状体逐渐由清晰变为混浊且逐渐加重,发生膨胀扩大增厚,同时,其晶状体位置在原有基础上向前移动使前房更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是由于晶状体与虹膜紧密相接,在房角将要闭合之时,眼内压骤然上升而引起。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般采取手术治疗为主。本研究发现,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均能明显改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近远期疗效明确,两种术式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方面均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彦杨,红伟.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2,34(8):606-607.

[2].魏国英.2种不同术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108-108.

[3].曹健,周哲.改良式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1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2,3(11):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