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秀童宇平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
【摘要】急诊护理工作特点要求急诊护士为全能型职业护士,我们对新护士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的规范化培训,使新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急诊科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均明显提高,有利于高效能的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急诊科;新护士;培养;规划;实践
ThenewemergencydepartmentnursesinplanningandpracticeofcultivatingWangZixiu,TongYuping
(FirstHospitalofShanxiMedicalUniversity,Shanxi030001China)
【Abstract】Thecharacteristicsofemergencycareinemergencyroomnurseaskedversatileprofessionalnurses,weconductedaseriesofnewnursesinthestandardizationofscientifictraining,sothatthenewcapacityandtheactualworkofnursesinemergencydepartmentstaff,significantlyimprovetheoverallqualityisconducivetoefficientEmergencyworkcanbecarriedoutsmoothly.
【Keywords】emergencydepartment;newnurses;culture;planning;Practice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9-1134-02
急诊护理工作特点在于其高标准、高风险、高压力且任务繁重。故对急诊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高于其他部门的人才,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应急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即全能型职业护士。经过多年对新护士的培养管理工作,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有效可行的急诊新护士培养方案,对提高工作效率,稳定急救队伍,提升急诊科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培训对象
1999年~2010年新上岗的护士54名。男性15名,女性39名。学历中专23人,大专22人,本科9人。平均年龄22.8岁。
2培训方法
2.1制定培训内容
以周秀华主编的《急救护理学》作为急诊护理理论教学材料;以《山西省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护理管理制度》等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周密的培训计划:包括急诊护理制度、急诊护理常规、基本技术操作、常见急危重症急救流程、常用急救仪器、常用急救药品、应急预案、医院感染知识、法律法规等作为新护士统一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
2.2培训方式
2.2.1划分急诊区域
急诊工作区域可划分为急诊抢救组、急诊分诊、创伤处置、急诊观察病房、急诊重症病房。根据各区域岗位特点、工作内容完成相关培训内容。其中急诊抢救组、急诊分诊、创伤处置三组在同一区域,培训内容有所交叉。
2.2.2选择临床教学老师
选择临床经验丰富、技术操作熟练、有教学热情和教学能力的高年资护师作为培训教师。
2.2.3规范培训标准
急诊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护士做到“稳、准、快”为了更高效地培养急诊新护士,我们编写了《急救技术操作手册》,《临床急救技术教学规范》、《急救护理学教学课件》,建立了考核档案。对护理基本技术操作、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除颤等操作流程、评分标准以及操作中的语言表达进行了细化,并对其操作步骤、考核点进行视频强化,便于新护士理解掌握。
2.2.4具体培训方法
2004年之前,我们采取的是一对一带班工作2~4个月,并由该老师辅导其各项护理操作、基础护理工作等,使其尽快熟悉急诊工作环境与内容。护士长每两周与他们沟通一次。2005年后改为在新护士入科的最初20周进行跟班培训,同时进行50项基本技术操作培训,如无菌技术操作、各种注射法、导尿术等,每周1~2项。由科室选拔出的操作能手对新护士进行培训。期间穿插各种制度、应急预案、服务理念等。21~26周重点培训心肺复苏术、除颤术、气管插管术等急救技术。27~50周重点培训呼吸机应用、危重症医护急救配合等。我们设计了呼吸心搏骤停、心肌梗死、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创伤、各型休克、中毒等10余种病例对新护士进行模拟培训。由4名护士组合(高、中、低年资护士分别是2、1、1名),对一例例危重症进行配合急救训练。其中1名高年资护士承担医师角色,负责行心肺复苏术、下达医嘱;另一名高年资护士为“头位护士”,负责管理呼吸系统、配合医师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观察病情等;中年资为“腰位护士”,负责心电监护、除颤、测量血压、记录等;低年资的为“足位护士”,负责建立液路、采集标本、留置尿管、应用药物等。对新护士的培养重点是在抢救区,在其进入监护病房和分诊室独立工作之前还需要进一步的定向培训。
2.2.5考评
2.2.5.1技术操作由护士长组织考试。考试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低于80分为不合格,一周后补考。
2.2.5.2综合测评则征求带教老师、其他护士和医师意见。
3效果分析
对新护士施行系统化培训后,一方面使新护士对急诊科的每一工作区域的重点内容、考核项目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熟悉了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另一方面对带教老师提供了统一的带教标准。每期培训后,请被培训者对带教老师进行反馈,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老师的综合能力。同时,也给护士长提供了一个审查该护士能力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培训。经过培训后急诊科新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均较高,新护士自我感觉满意,老师们也能接纳新护士,医护配合更为默契,有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4讨论
经过10余年的新护士培养,我们体会到:急诊科护士的培养还是从新毕业的护生培养起来较好,可帮助其建立并运用良性习惯思维,不断地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学习新知识。形成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规范护理行为,有利于塑造急诊护士良好的工作作风。这与loiseauD“急诊科护士走向工作岗位的正常途径是在内科或外科工作至少2年”[1]的观念有所不同。
选择知识与技能、医德与人文精神、沟通与管理能力等各方面均优秀的资深护士作为带教老师,一对一与新护士带班工作,可使其在医德、工作态度、个性魅力和技能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帮带,使新护士较快地进入急诊情境[2]。这样既肯定了资深护士的个人价值,又节省了培训新护士的时间与费用,同时又缓解了急诊科人员不足的局面,尽快培养起实用型人才。
护士长每1~2周与新护士沟通一次,随时掌握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他们需要加强学习的内容,及时调整带教工作重点。护士长组织考核,及时指导其不足之处,促使其尽快全面掌握急诊专科理论和技术。护士长收回阅读新护士的心得体会,了结其思想动态,给予针对性指导,帮助其实现从护生到急救专业护士的角色转变。对其稳定专业思想,及早规划职业生涯具有一定意义。
对新护士模拟进行危重病人抢救配合训练,既体现了单项操作,又体现了每一项操作的衔接与连续性和人员的配合。在抢救过程中角色站位准确,操作流畅,配合默契,有助于培养新护士的急救应急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了急救整体的实战能力。新护士上岗初期存在许多问题,包括不熟悉制度、职责、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相关法律法规,三基理论和操作与实践联系不够,专科护理常规及专科护理操作知识缺乏,护理文书书写知识缺乏等[3];在繁杂的抢救工作中,年轻护士表现的抢救经验不足、机械执行医嘱、缺乏预见性及整体性全面观察病情的能力[4]。作为急诊科的护士来说还要有很强的应急应变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慎独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我们对新护士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的规范化培训,放手锻炼,不足之处加以个别指导,使其在职业早期即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但培养一名成熟的急诊护士需要8~10年的时间,新护士的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loiseauD.对急诊科新毕业护士的全面定向培养,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7):328.
[2]刘钰.军队医院急诊科新护士培训方法的探讨,中国医院2008,12(6):70.
[3]王志琴,袁琼英.新护士上岗初期存在的问题分析,当代护士2008,9:107.
[4]廖全全,邹红梅,王从华,等.新型急救护理培训模式在急诊科的实施与效果,护理研究2009,23(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