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71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1-0139-02
【摘要】目的讨论手法旋转枕横位和枕后位对产程的影响。方法手法旋转使枕横位和枕后位转为枕前位。结果降低了头位难产率,成功率高,本组成功率为95%。结论手法旋转胎方位操作简单,易掌握,且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方法有效。
【关键词】手法旋转头位难产枕横位枕后位
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常见原因之一,通过适时采取手法旋转成枕前位,可降低剖宫产率,并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现将我院2000年2月至2004年12月间对60例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孕妇行手法旋转的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0年2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分娩总数为2826例,其中总难产数526例,占分娩总数的18.61%,其中头位难产数453例,占难产总数的86.12%,枕横位及枕后位230例,占头位难产总数的50.77%,我们对其中60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施行了手法旋转,成功57例,失败3例,成功率为95%,孕妇年龄22~35岁,平均27岁,初产妇48例,经产妇12例,宫口扩张情况:宫口开大5~6cm16例,7~9cm35例,开全者9例。
1.2儿头位置儿头在-1~-2者30例,0~+1者20例,+2以下。者10例,胎方位为持续性枕横位38例,持续性枕后位22例。
1.3旋转方法依据腹部测量检查估计胎儿大小,结合骨盆测量判定可经阴道分娩的孕妇,在常规消毒下,阴道检查,如为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当宫口扩张至5cm以上,宫缩良好者,可进行手法旋转,具体方法是:术者在宫约缩间歇时,将右手食指和中指伸入阴道内,与矢状缝平行,食指与中指成约30度夹角,指端位于小囟门处,在宫缩时缓慢旋转,同时嘱孕妇屏气,以利儿头下降,便于固定,防止胎头回转,ROT作顺时针旋转,45°,LOT作逆时针旋转45°,ROP作顺时针旋转90°,LOP作逆时针旋转90°。待儿头固定于枕前位时将手抽出。操作时动作切忌粗暴,不能急于求成,一次不成功可反复进行,此法较会阴切开手术者将手伸入阴道内五指握头操作[1]具有损伤小,产妇痛苦少之优点。
1.4分娩方式,我们采用手法旋转的60例产妇中,自然分娩44例,胎吸9例,产钳助娩4例。剖宫产术3例,生后1分钟Apgar评分5~7分9例,≥8分51例,新生儿体重<2499.g,3例,2500-2999g,8例3000-3499g,24例,3500-3999g,24例,>4000g,1例。
2讨论
2.1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是缩短产程,降低割宫产率,减少产妇痛苦的有效方法,胎头位置异常是构成难产的主要因素,而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则又是胎头位置异常的重要因素,采用手法旋转至枕前位,可使胎头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使胎儿顺利娩出。故手法旋转可降低头位难产率,且操作方便,成功率高,见效快,本组成功率为95%。
2.2施术者必须认真作好术前准备,在观察产程中,如有下列情况,即腹部检查发现耻骨联合上胎头于腹中线两侧不对称,产程图显示曲线异常,宫颈扩张延缓,停滞和胎头下降阻滞及产妇过早屏气等,则提示有胎头位置异常可能,应行内诊检查,如系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所致者,应施行手法旋转予以纠正。
2.3手法旋转时机以宫口开大>5cm,儿头在-2以下时为宜,过早会给操作带来一定困难,且不易成功,但过迟也会影响旋转成功率。李静林等[2]提出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在宫口开全,儿头达+2以下可用手法旋转,但作者认为,只要宫口扩张至5cm以上,儿头在-2以下即可进行,如待宫口开全,胎头过低时,往往造成胎头紧嵌于阴道内或形成产瘤,这样会给手法旋转带来一定困难,本组中有1例持续性枕后位,因产瘤2cm,胎头紧嵌于阴道内而旋转失败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
2.4操作期间尚需密切观察胎心变化,通常手法旋转不致引起胎心变化,若发生变化,可能与脐带因素有关,应停止操作,视宫口扩张情况,采用剖宫产或阴道助产结束分娩。本组中有1例旋转后胎心减慢为106次/分,当时宫口开全,立即给产妇吸氧,同时会阴侧切胎吸助产,见脐带绕颈2周,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吸痰后哭声良好。
本组资料表明,手法旋转胎方位,操作简单,易掌握,母婴儿损伤小,且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不失为一行之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苏应宽,等主编.实用产科学,第一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423.
[2]李静林等.胎头位置异常,实用妇产科杂志,198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