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五公镇中学周燕
21世纪我国各级教育的方向是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成长进步。这就要求现代的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能特征,而且是一种人格特征、精神状态,是一种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只有教师的“教学创新”,才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创新”,从而在“学习创新”中培养,形成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著名教育家刘佛年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什么叫创造?我想只要是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实际上,这里的“创造性教学”,也就是“创新教学”,这里连用了七个“新”字,所以,“创新教学”必须抓住“新”字这个关键,在新字上作文章,使教学思想一新,教学方法一新,课堂设计一新,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进而形成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我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中学生是思想最活跃、参与意识最强、最富想象力的群体。因此,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时期,创新教育应注重开发学生发展的三个空间。
一、学生活动的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师道尊严被简化为师者面孔的呆板,学者僵化的行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如果没有听懂或没跟上记笔记,也不允许私下交谈;提问需要举手,答完题后得不到老师的允许不能就座……种种禁锢学生活动的做法越来越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保证和发展学生主体活动的空间,既是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也是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
实际工作中,教师常用限制教授时间的办法来保证学生的时间,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首先是因为教师的教授时间常常是分散在课堂45分钟,无法统计。其次,学习效率的高低并不能简单地依学习时间长短而论。因而,我们在提倡保障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同时,还要研究如何拓展学生活动的空间,其基本做法如下:
1.尽可能保证每位学生的学习空间不被教师和其他同学挤占,减少和克服仅仅让几位学生参与就大发感想的做法。
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曾讲到一则趣事:一位医生在教学生的时候,用手指蘸着糖尿病人的尿样来品尝。然后要求每位学生重复这个动作,学生勉勉强强,愁眉苦脸地照着做了,而后一致同意尿是甜的。这个医生笑着说:“我是为了教育你们观察细节的重要性,如果你们看得仔细了,就会注意我伸进尿里的是拇指,舔的是食指。”这个故事为学生讲述了观察细节的重要性,然而如果没有全体的参与,仅有少数学生配合演示,其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许多学生就不会吸取教训,反而会讥讽大胆尝试的同学。
2.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
游戏场里,不可能让所有的孩子以同样的方式玩同样的玩具,学习也是同样道理。传统教学总是要求不同品质的学生保持相同的学习进度,结果优生无事干,吃不饱;差生干不完,吃不消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实质就是限制了学生的活动自由。所以我们要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角度出发,扩展学生自我活动空间。
3.不断变化和丰富学习活动的空间。
一场戏拍得如何,与导演的选择场景至关重要,教学也是如此。对学习的空间,小组讨论的空间,实验室,社会实践基地以及大自然等空间,都应成为各科的一项内容进行构思、加工和布置。
二、学生思维的空间
有关创造过程机制的研究表明,创造关键是思维。创造性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思维、聚合性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找到一个正确答案。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要素。是各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与提高,其灵魂是创新性想象力,其表象性特征是具有独特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课本,不搞简单的就事论事。
课堂教学要不断创设阶梯情境,以疑激趣,以疑促思。让学生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获知、练能、增信,即在学生的头上始终有一个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做到层层递进;解决问题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包办灌输的做法,绝不能把桃子摘下来送到学生手中。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教学中屡见不鲜,应及时予以纠正。
总之,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就是要杜绝人云亦云,以优生代替差生的思维,以教师代替学生的思维等现象,此外还要做到让学生的思维从书本拓展到生活、社会和自然,让学生逐步由跟着问题学转变为学中能发现疑问解决疑问。
三、学生表现的空间
在适宜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里,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外部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的创新意识,如果得不到表现,得不到认同或修改的建议,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创新意识就不能强化,慢慢地,学生就会失去创新的动机。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努力培养每位学生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动手操作绝技,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他们精心构思的作品。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今天的教育是未来的蓝图,今天有什么样的教育,世界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因此,作为老师,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使教育事业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