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邵长勇

邵长勇山东省汶上县康驿镇272500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代教育中的一项重量内容,是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创新离不开想象思维,没有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不需耍创造性想象的。嫦娥奔月是古代人的大胆想象,而火药的发明、人造卫星、宇宙船的诞生却使古人那些似乎离奇的想象成为现实。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因此,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只有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才能带动其他方面,真正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着手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一、常规训练,激发思维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是从形象开始的,所以形象思维能力大多要强于抽象思维能力。但若要把感知的形象通过比较、分析,再创造新的形象,需要通过想象思维训练才能达到。为此可以在课前安排五分钟时间进行常规训练,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兴趣的培养。

例如,许多学生从小就会背诵唐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李白在这首诗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出神入化地创造出了一个形似庐山瀑布而又胜于庐山瀑布的完美的艺术形象,从湍急奔涌的瀑布,想象到了神话传说中九天的银河。诗人的想象驰骋于自然、人与神话故事之间,将诸多事物形象,通过合理、大胆而又神奇的想象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个更形象、更生动完美的事物形象。教师通过对学生熟悉的诗歌、散文名篇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创作时想象思维的运用过程,来拓宽思路、开拓想象空间,同时也通过想象思维运用的范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人为本、教学民主

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教师讲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打破这种”理性向奴性”(莱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现代教育必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观念上要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对待,充分挖掘其潜能,教师要创设一个充满和谐、民主、情感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以感情换取感情,以心灵赢得心灵。允许学生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年龄特征、不同经历,站在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不同的独特的理解、感受、体会、看法。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此可见,惟有教学民主,语文教育才能充分展示每一个人的鲜明个性,在学生愉悦的参与中挖掘出创新的潜力。

三、教之有方,激发兴趣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使其“学会学习”。因此,教师的“主导”必须导之有方:导其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眼观看,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他们体验到探索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前提和保证。离开了“学习兴趣”,教师的主导则无异于缘木求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乌申斯基之说则更让人警醒:“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愿望。”长期实跋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法求新、求趣,让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定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四、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巴甫各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听的前提。”质疑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其主动发展的过程。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因此,不论学生提出问题或大或小,是对是错,都应该给予即时表扬和指导。同时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对课文提出不同于作者与教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只有这样,鼓励学生质疑,增强学生质疑求异的信心。并对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一一解决。从而闪烁出不迷信权威的创新思想火花,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

总之,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心中多装着学生,做个有心人,把自己看作是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