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摘要:通过考察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在系统梳理和反思我国教育技术理论研究问题,全面总结教育技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框架,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科发展
引言
教育技术本质的概念: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的总称。
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概念:教育技术是在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相关的手段和方法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概念:教育技术学是研究在教育中运用相关技术来提高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问。
1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对象、定位与学科性质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关于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在一些教材中通常将其定义为“研究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并无太多争议。但自从引入教育技术这个概念以后,我国学术界就开始了关于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争论,前面谈到的关于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本质和概念定义之争,实质上也是关于电化教育学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之争。
关于电化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有两种主张:第一种主张认为,电化教育学要探讨的是“怎样利用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获得卓有成效的教育效果”。电化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系统和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这种主张认为,电化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三个方面:(1)怎样利用各种人力、物力资源来提高教育效果。人力资源是指: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及其他教育行政人员。物力资源是指:学习环境,包括:校内——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校外——博物馆等;教学条件,包括:教材、图书资料、仪器设备、视听手段。(2)教育系统中的各种相互作用。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教学手段和感觉器官的相互作用;感觉器官和大脑的相互作用。(3)教育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规律。这种主张同日本板元昂的主张是一致的。他们把电化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扩大到与“教育学”的领域几乎相同。第二种主张认为,电化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电化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性。
2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
在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探索过程中,关于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问题逐渐引起了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关注。一方面,体系的构建自然涉及到逻辑起点问题;另一方面,作为与教育技术学邻近的教育学对逻辑起点问题的探讨,也影响了教育技术学领域。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问题至少有10种观点,它们是:以“传播”为逻辑起点;、以“教育信息的传播”为逻辑起点;以“借助媒体的学习”为逻辑起点;以“借助于技术的学习”(或“借助工业技术的学习”为逻辑起点;以“如何教育”为逻辑起点;以“教学问题”为逻辑起点;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逻辑起点;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逻辑起点;以“教育中的技术”为逻辑起点;以“教育和技术的双重结构”为逻辑起点。
3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理论
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本科专业,是在1983年建立的,作为教育学领域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则是在1993年才确立,因此,它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本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的任务还非常繁重。近年来,关于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探讨主要包括理论基础与基本理论两个方面。下面对这两个问题分别介绍。
3.1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它是在综合许多学科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理论基础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因此,关于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问题,也是一个提出的比较早的老问题。南国农先生在其主编的《电化教育学》一书中指出:“电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第一层次,最里层、最直接层次,是教育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理论。第二层次,中间层,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工艺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文学、艺术,等等。第三层次,底层,是哲学和作为一般科学方法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这是最根本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就是在接受哲学的指导,采用‘三论’提供的科学方法,引进教育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理论成果,并参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教育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理论与电化教育理论的建立,关系最直接、最密切。”
3.2基本理论和理论体系。关于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理论体系,虽然许多教育技术工作者早有论及,但对其进行系统论述的并不多,因此,该问题仍然是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教育技术学理论有三个层次和三个分支结构。三个层次是:基础理论的统合、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如图1。
图1教育技术学理论的层次结构
基础理论的统合是指“从设计开发的视角对描述解释性理论的统合,并且这种统合既源于基础理论学科的理论又受自身‘基本原理’研究的影响。这种双向的矛盾运动必将产生对教育原理和规律的独特认知。”基本原理是指“设计、开发、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基本原理。由于教育技术学的基本原理描述的‘目标’和‘手段’之间的逻辑联系,因此它既与基础理论相关,又与具体方法相关。”“由于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具有多元性,对他们的研究必定对基础理论部分产生反作用,要求基础理论部分对多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构成支持。”从而形成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独特认识,促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三分支结构是:(1)教学设计学,主要研究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探究激发和维持学习的充分条件;(2)课程开发论,主要研究课程开发原理和方法,在课程目标与课程手段之间建立逻辑的必然性;(3)教育工程学,主要研究教育领域中各种课程改革和教学的管理和评价问题,它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
4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关于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问题,主要围绕教育技术学有没有自己特有的研究方法,其基本方法是什么等问题进行探讨。基本上有两类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方法有专利,但并非专用,即有无专门的研究方法不是一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条件,教育技术学可以没有自己特有的研究方法;另一类观点认为教育技术学应有自己特有的研究方法。
结束语
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必须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由于受从业人员的知识背景和研究习惯等方面的影响,长期存在着“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的倾向,这是和教育技术学独立的学科地位不相称的。为此,必须重视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如理论基础(包括哲学基础)研究、基本理论研究、研究方法研究、学科发展史研究、国际比较研究等。
参考文献
[1]陈勇勤.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和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电化教育研究.
[2]程亮.教育学:科学抑或艺术[J].教育研究.
[3]戴正南.论教育技术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