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二中翟芳芳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尤其在课堂这块主阵地,对现代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语文课堂,进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刻不容缓。
一、多媒体网络的介入,营造立体式的课堂,是创新语文课堂的源头
兴趣比天赋重要,心态比成绩重要,自信比名次重要。在语文课堂中,营造立体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一幅幅静止的画面,一段段凝固的文字形象的再现,变得鲜活灵动,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再现父亲的背影,黄河的气势,石拱桥的美观……从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合作探究,自主感悟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不再是“听讲”的课堂。例如:我在教《安塞腰鼓》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放手让学生欣赏安塞腰鼓,在欣赏中探究发现,从而“自得”。从教学效果看,这是比较成功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钻研,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边信息交流中,获取文本输出的知识信息,刺激了获取各种信息的疑问,开拓了更开放的课堂思维空间。
二、教师的创新性是语文课堂创新的源泉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因此,作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应该追求创新性的语文课堂,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敢于突破常规的课堂模式,标新立异。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一系列具体而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我在教《孔乙己》一文中,让学生表演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时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演让学生把握了人物的迂腐清高,拮据而又穷酸的性格特征。这样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境,激活了课堂,创新了课堂。当然,创新语文课堂,需要语文教师发挥自身的智慧与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做到“脑中有教材,手中有资源,心中有学生”,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融入课堂,这样才能真正的感知语文。
三、适时有效的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创新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问题是思维的灵魂与向导,没有教师用问题驱动的学习是肤浅的学习,没有学生提出问题的课堂是僵化的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有效的提问,既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又创新了课堂。特别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与教材对话,从而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当然,问题不在多而在精,一个好问题就是一个能够激活学生思维的触发点。例如:我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我提出的问题是: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三赏三变”,“三问三答”,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探讨教材,教师掌控了课堂的节奏和方向,学生集中了自己的注意力,不断思考和发现,让课堂保持了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
四、将激情融入课堂,用激情唤醒学生,是语文创新课堂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是教学的催化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应该充满激情,要能够让学生们欢呼雀跃,激动不已,心旷神怡,义愤填膺,做到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语言,闪现出情感和火花,不能让人热血沸腾,不管你的话有多么深远的意义,在学生看来,它也是毫无生机的,平淡无味的,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将激情传递给学生。特别是课前导语,我认为必须开好这个“头”。例如:我在教《老王》一课中这样设计导语:“以纯真的感情,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份残酷。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杨绛女士的《老王》,将通过与车夫的交往,为我们诠释这一并不深奥的生活命题”。当然不止是开头,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传递情感的红娘,当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欲望被激发被唤醒时,就产生了不可想象的动力,从而创新了课堂,激活了学生。
五、美化课堂是创新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教学中,美感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要讲授的知识。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以自己对知识内在美的发现与挖掘,将知识美的价值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对美的追求。当然,美化课堂有很多种形式,例如:教师在授《答谢中书书》一文中,可以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用自己的妙笔,展开丰富的想象将其画出来,贴在黑板上,这样就让枯燥的古文在美丽的画面中升温,吸引了学生,进而培养他们一种享受知识之美的感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知道要在课堂上驾驭学生,不是要靠权威和独裁,更不是对学生的心灵与情感进行折磨,而是用你的学识,你的心灵和你的爱心,去传递一种美。
语文课程担负着传承人类文明,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它踏着时代的足音,款款走来。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运用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创新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