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刚
(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黑龙江七台河154600)
【摘要】“辨证论治”是我国医学理论体系重要内容之一。针灸属外治法,虽然都是在中医理沦指导下,但与药物内治法相比较,两者治疗方法各异,作用途径不同,所以辨证内容和治疗法则也各有其独特之处,不能将药物的治疗规律普遍应用于针灸治疗学。本文针对中医针灸和中医内科辨证论治疗思维模式上的差异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
【关键词】针灸;中医内科;辨证论;思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326-02
1.前言
针灸学在我国经历了几千年发展,对疾病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深深影响着世界医学的发展。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特色与精华,是指导中医诊治疾病基本原则,是取得最佳临床治疗方案和最佳疗效的基础。针灸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体系组成中重要的部分,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思想,就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差异进行简单的分析。
2.针灸治疗的辩证机理
“辨证论治”是我国医学理论体系重要内容之一。针灸属外治法,虽然都是在中医理沦指导下,但与药物内治法相比较,两者治疗方法各异,作用途径不同,所以辨证内容和治疗法则也各有其独特之处,不能将药物的治疗规律普遍应用于针灸治疗学。
针灸辨证,除运用八纲、胜腑、气血、病因等辨证方法外,更主要的是须要辨经。这就是说,针灸辨证,是在运用其他辨证方法压同时,还要辨清证属何经,然后取穴才有依据。如若不知证属何经,只知胃肮痛取足三里,胸痹取内关,虽似“循经取穴”,实际上类似对症取穴,使循经取穴徒然流于形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内经》所称“粗工”治病,要想提高疗效是不可能的,例如牙痛一病,是否取合谷都能止痛?合谷是治疗牙痛有效穴位,但不能治所有的牙痛。究其因,合谷是手阳明之脉的原穴,故只能治手阳明之脉的牙痛,对于其他经脉引起的牙痛,合谷是无效的。因此,提出针灸游龙王,首须辨经:是“治病必求其本”的一个原则问题。
辨经的方法:首先对经络病候`包括十二经脉病候、奇经八脉病候、经筋病候等)要熟悉,然后才能在临证时有目的地对有关经脉循行部位(皮部)和穴位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在《灵讴?经水》篇记载有“审切循们按”诸法。检查的内弃,包括冬加郭位,出现的血络、肿胀、凹陷,温度的情况,脉之盛衰,有关经穴压痛和皮下结节、条索状物等。在临证时,若不进行检查,只凭病人主诉,胜不能正确知道具体疼痛部位和证属何经的。如病人主诉肩臂痛,若检查其痛为“肩前厮痛”,应取手阳明经穴治疗,若“肩糯肘臂外后廉痛”,应取手太阳经穴治疗;若“肩蠕肘竹外皆痛”,则应取手少阳经穴治疗。又如病人主诉腰痛,医生除详细检查其具体疼痛部位外,还须检开足太阳、足少阳下肢皮部是否出现血终,对于出现血络者,应予刺络出血,效呆县佳。
3.针灸论治,重在通调,不同于内科
治疗学中的重要理论,是指导针灸临证治疗的基本大法,笔者迫切希望全国针灸土作者展开认真的讨论,以冀共同提高。兹除管见,极祈引玉。
3.1调气《灵枢?刺节真邪》篇讲
“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灵枢二根结》篇讲。“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神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素向?至真要大论》讲;华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都说明针炙治病的基木原则是调气,即调整失衡的阴阳、气血,使之恢复平衡,.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其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3.2补虚《灵枢?经脉》篇
“虚则补之”。这是讲补法是治疗虚证的调气法。所谓虚,即气捷二血虚、阴虚、阳虚。针灸补虚,应该从取穴、抬法和针刺手法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因为针炎的裕厅作用是综合不同穴位(处方)、不同抬法(针刺、艾六、放血)、不同手法加上机休机能应答反应的结果。如治疗气虚、阳虚证,应该用针刺热补法或艾灸法,治疗血虚、阴虚证,应该使针刺达到柔和的酸胀感矿两者均可选用中院、气海、关元、足三里等有关脾肾的穴位(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3.3泻实《灵枢.经脉》篇
“盛则泻之,,这是讲泻法是治疗邪气盛实的询气法。’诸如解表、通便、消导丫散结、化痰、祛风、利湿等法,皆属于本法。,如取合谷、复溜治疗伤寒无汗,刺四缝出血治疗小儿疮积等,皆属于泻法的范畴。
3.4消热《针灸大成》
“热则清之。”就是讲清法是治疗热证的调气法。如针刺合谷、内庭,导找凉感,治疗胃火牙痛;针刺合谷、太冲,寻找凉感,清泻肝火;刺金津、玉液出血,治疗热吐,刺大椎出血,针合谷、委中,治疗发际疮等,属予此法。
3.5温寒《针灸大成》
“寒则温之。”就是讲温法是治疗寒证的调气法。如灸中脱以温中,治疗胃院痛的寒证、针刺肾俞,寻找热感,治疗寒湿腰痛,灸肩裸以温散,用治肩背寒湿,火针点刺足三里,治疗膝关节著痹。在《灵枢?经脉》篇记载的“陷下则灸之”,《灵枢?经筋》篇记载的“炜刺者,刺寒急也”,均属于此法。
4.结束语
总山所述,本文针对针灸的主要辩证方法以及常见的辩证治疗疾病的方法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针对目前在辩证过程中和传统的中医内科存在的不同进行了介绍,目的是提高人们对于中医针灸的认识,从而最大程度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方法治疗疾病。
【参考文献】
[1]蔡玉颖,刘保延,刘志顺.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差异[C]//首届全国中医药博士后论坛.2011.
[2]樊小平.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差异[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5):153-154.
[3]党保安,苏同生.针灸治疗糖尿病现代研究态势评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4):25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