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例胶囊内镜检查临床分析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398例胶囊内镜检查临床分析报告

宁俊容1吴春成2

(1资中县人民医院内镜室(华西医院进修)2华西医院内镜中心)

【摘要】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同消化道症状并疑似小肠疾病的应用价值,探讨胶囊内镜的检查效果。方法:对华西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间行胶囊内镜检查的398例患者(包括不明原因腹痛患者108例、慢性腹泻患者67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3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98例患者完成胶囊内镜检查398例,共行398次检查,共发现小肠病变283例,小肠病变阳性率为71%(283/398),其中以炎性病变、隆起性病变最为常见,小肠粘膜炎性改变(溃疡、糜烂、充血、出血斑/点)97例,克罗恩病7例,小肠粘膜隆起46例,小肠肿瘤6例(5例手术证实为间质瘤),小肠息肉68例,肠道寄生虫20例,小肠血管异常32例,小肠活动性出血5例,肠淋巴管扩张10例等。结果:本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无任何不适,顺应性良好。胶囊内镜检查肠道准备好,病人依从性好。胶囊内镜性能稳定,所摄图像清晰。本组数据统计胶囊内镜在体内通过时间,不同病人通过时间不同,其中短工作时间为1小时9分钟,最长工作时间11小时6分钟2秒。病例数中,90%的病人在消化道工作时间为8-10小时左右,其中胶囊在小肠内停留时间约4-7小时左右。3例患者胶囊内镜胃内通过迟缓,经内镜下钳铗送入十二指肠;1例患者出现胶囊滞留,其检查后第2天出现急性肠梗阻,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小肠癌。4例胶囊内镜通过小肠快速,约1小时左右即通过。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阳性率高,检查过程简单、安全、无痛苦,并发症及风险小,依从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健词】胶囊内镜;小肠疾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5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因怀疑小肠疾患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398例,男221例,女177例,年龄9~87岁,平均年龄50岁。临床表现有不明原因腹痛患者108例、慢性腹泻患者67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32例,及不明原因贫血、不明原因低蛋白血症及消化不良等,发病时间在1周~20年之间,一半以上患者均在检查前接受过胃镜、肠镜检查,部分接受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血管造影、腹部CT等检查,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本组病例中部分病人无临床症状,为健康体检。

1.2检查方法:采用重庆金山科技集团的OMOM胶囊内镜检查系统,由一次性智能胶囊(13mmX27.9mm)、图像记录仪、影像分析处理软件等组成。患者从进行胶囊内镜检査的前一日中午11:00后进食无渣食物,18:00后进行全流食物,20:00后禁食(除必须服用的药品外)。检查当日晨4:00服用第一瓶洗肠液(高渗磷酸盐液)加温开水800ml,1小时后若大便非清水样,按同样方法服用第二瓶。便秘病人可检查前3天行少渣半流饮食,洗肠前灌肠,洗肠时如通便不畅,可酌情加用潘泻叶或开塞露塞肛等。肠道准备结束标志为3~5次清水样便。肠道准备清洁了,才能开始检查,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行检查前30min常规口服10%西甲硅油50ml以消除肠道泡沫,减少泡沫对视野的影响。检查时穿戴好图像记录仪后用清水送服胶囊。吞服胶囊后1h胶囊尚未通过幽门者,给予促胃肠动力药或经胃镜将胶囊送入十二指肠以缩短胶囊在胃内的停留时间,每例病人均在院监测胶囊在消化道的运行情况,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后,方可离院监测。检查后2小时内不能饮水,4小时内不能进食。4小时以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食少量半流饮食。胶囊通常会在吞服后10~72小时随粪便排出体外。受检者从吞服胶囊后就使用便盆,注意观察智能胶囊是否排出,并收集交还医院。嘱患者如胶囊内镜检查期间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或72小时后仍未排出胶囊,及时联系检查医生。数据记录仪中的图像资料最终下载至工作站中,由医生负责读片,审阅后得出结论。

2.结果

本组398例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无任何不适,顺应性良好。结果393例患者完成胶囊内镜检查398例,共行398次检查,共发现小肠病变283例,小肠病变阳性率为71%(283/398),其中以炎性病变、隆起性病变最为常见,小肠粘膜炎性改变(溃疡、糜烂、充血、出血斑/点)97例,克鲁恩病8例,小肠粘膜隆起46例,小肠肿瘤6例(5例手术证实为间质瘤),小肠息肉68例,肠道寄生虫20例,小肠血管异常32例,小肠活动性出血5例,小肠淋巴管扩张10例等。患者胶囊内镜检查肠道准备好,病人依从性好。胶囊内镜性能稳定,所摄图像清晰。本组数据统计显示胶囊内镜在体内通过时间,不同病人通过时间不同,其中短工作时间为1小时9分钟,最长工作时间11小时6分钟2秒。病例数中,90%的病人在消化道工作时间为8-10小时左右,其中胶囊在小肠内停留时间约4-7小时左右。3例患者胶囊内镜胃内通过迟缓,经内镜下钳铗送入十二指肠;1例患者出现胶囊滞留,其检查后第2天出现急性肠梗阻,住院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胶囊已排入结肠,术后病理提示小肠癌。4例胶囊内镜通过小肠快速,约1小时左右即通过。

3.讨论

胶囊内镜以其安全性,无创性,已经广泛应用于我院临床。胶囊内镜突出表现在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和小肠疾患具有诊断价值[1,2]。尤其是在做了结肠镜、胃镜、钡餐等检查后无法找到病因又怀疑小肠疾患的病人就适合做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的疾病复杂多样,不明原因的出血病因可能是:糜烂、血管扩张性病变、肿瘤、克罗恩病、乳糜泻等。不明原因的腹痛阳性病变可能是:小肠粘膜糜烂、溃疡、水肿、肿块、息肉、肠腔狭窄、寄生虫等。本组5例确诊为间质瘤,检查前均有不明原因的腹痛及出血病史。影响胶囊内镜诊断效果的因素:肠道准备的好坏、消袍剂的使用、胶囊内镜在小肠内传输时间的长短等。本组90%的病人在小肠内传输时间正常。胶囊滞留可能的原因是:NSAID狭窄、克罗恩病、小肠肿瘤、放射性肠炎、小肠手术吻合口狭窄等。本组胶囊滞留并肠梗阻一例已手术确诊为小肠肿瘤。胶囊内镜检查过程简单、安全、无痛苦,亦可作为健康体检。对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的患者,也是一种全新的、安全舒适的消化道检查手段。整个今后胶囊内镜发展趋势在于开发人控胶囊及获取活检的可能性。总之,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阳性率高,检查过程简单、安全、无痛苦,并发症及风险小,依从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子其,陈孝.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3):218-220.

[2]楮晔,吴云林,张曙,等.消化道出血者的胶囊内镜检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9):886-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