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剑萍(上海市奉贤区中医院麻醉科上海201400)
【摘要】目的观察预防性应用恩丹司琼在抑制全麻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性。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胆囊切除术,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于关腹时静脉滴注恩丹司琼4mg(2ml),B组在关腹时给与甲氰氯普胺20mg(2ml)静脉滴注。观察两组在术后48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别。结论预防性应用小剂量的恩丹司琼可有效减少全麻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关键词】恩丹司琼甲氰氯普胺全麻术后恶心呕吐
术后恶心呕吐是全麻术后很常见的问题,也常见于胆囊切除术后,所以此类手术后发生率更能高达约50%-80%。术后恶心呕吐尽管不是严重的并发症,但仍造成患者的不安不适而影响休息,甚至延迟出院[1]。为了降低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采用预防性应用小剂量恩丹司琼,可明显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术前禁食禁饮8-12小时。
1.2实验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入室后常规开放左上肢静脉,监测心电图,血压,sPO2,术中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阿曲库铵,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术中用舒芬太尼,阿曲库铵,丙泊酚,七氟醚维持麻醉。A组于关腹时即刻给予恩丹司琼4mg(2ml)静脉滴注,B组于关腹时即刻给予甲氰氯普胺20mg(2ml)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48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1.3评价方法
根据WHO恶心呕吐的分级标准,0级无恶心呕吐;Ⅰ级休息时无恶心,运动时稍有恶心感/轻度呕吐(1-2次/天);Ⅱ级休息时有间断的恶心感/中度呕吐(3-5次/天);Ⅲ级休息时有持续性恶心感,运动时严重恶心感重度呕吐(每天6次以上)。
1.4计量资料
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体重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参考下表:
两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
A、B两组比较p<0.05
3讨论
术后恶心呕吐是全身麻醉后常见并发症,不仅使伤口疼痛,病人痛苦,也易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最严重者是误吸胃内容物而致呼吸道梗阻,误吸性肺炎等[2]。其发生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多见于妇女,焦虑的病人等;同时与手术部位与方式,麻醉用药和方法,全麻诱导时不适当的高压气流使胃迅速胀气使其发生返流均有一定的关联。恩丹司琼是一种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5-HT3)受体拮抗剂物,有强镇吐作用,无镇静作用,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化疗、放疗和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治疗。甲氰氯普胺则属于胃动力药,是H2受体拮抗剂,虽具有止吐作用,作用不强,同时此药能通过血脑屏障,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较常见的有头晕,头痛,疲乏,嗜睡等。两种药物经过临床观察比较,恩丹司琼因为具有高选择性,并且不具备其他止吐药的副作用,如锥体外系反应,过度镇静等。所以预防性应用小剂量恩丹司琼能更有效减少全麻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病人误吸的风险,同时也大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更利于身体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波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40.
[2]徐启明,王国林.临床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