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工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仇环
【中图分类号】G566【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70-01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是“高职院校不是大学”却一直都是隐性存在。虽然从数量上来说,高职教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在大众的内心,高职教育的地位并不高,与普通高等教育无法比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当然与高职教育师资不足、办学条件落后、办学理念陈旧等一系列问题有关,但也与其办学过程中忽视大学精神的培育有关。大学精神是高等院校生命力的源泉,是高等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缺乏大学精神,大学发展必将失去灵魂。因此,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自身大学精神的培育。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神是对学校品格、个性、精神、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建设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整合,一般可以用言简意赅且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和表达,是现代意识与大学个性相结合,能够被广大师生员工普遍认同,并广泛渗透在学校传统、校风、目标追求、道德规范、领导作风、教风学风等方面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因此构建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构建大学精神,有助于指明高职办学方向
前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指出:“任何时候,大学都是在统一的精神指导下运作的。只有大学精神才能使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机构始终存在,大学组织本身才能得以正常运转。”现阶段,高职院校由于精神的缺乏,易造成办学理念模糊或发展方向迷失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同时,教职工思想、意识、行为的不统一及工作的随意和盲目。因此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大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为教职工工作和学校发展指出努力的方向。
二、构建大学精神,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教育品牌,提高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之间的竞争也开始逐年加剧。高职院校原本就处于劣势,要想脱颖而出,不突出自身特色是很难得。但是通过塑造大学精神,高职院校可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提升品牌效应,提高社会自身声誉。实践证明,有特色的大学精神可以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为大学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构建大学精神,可以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提供充足“养料”,辅助高职院校在社会竞争中赢得优势。
三、构建大学精神,有助于高职院校凝聚社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源源不断的社会资源进行供给。大学精神的培育,可以凝聚各种社会资源:
(1)可以促进学校广泛地吸引社会捐赠和各类投资。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校在办学经费中都有来自社会捐赠和投资的部分,相比而言,国内高校要少很多。这与大学自身服务和回报等大学精神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联。浓厚的大学精神氛围,有助于增强广大学子爱校、敬校的感情,使他们在步入社会后仍然乐意为母校的发展尽力。今天,高职院校要吸引更多的社会捐赠和投资,就必须大力加强对爱校、回报等理念的大学精神培育。
(2)可以吸引高层次的教育教学人才。目前,许多优秀人才更愿意加入到本科院校而不是高职院校,高职院校人才拥有量不足。高职院校唯有努力培育大学精神,塑造出高职特色,以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
(3)可以提高生源质量和数量。
四、构建大学精神,有助于改进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目前我国各类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一办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也不符合全面型人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实现技能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机统一。大学精神是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丰富和完善高职学生的气质、人格、情操和境界,因而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五、构建大学精神,有助于塑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们经常说,如果我们置身于名校当中时可以体味到厚重的文化感,主要原因就在于其长期累积下了浓厚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实质上就是在校园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校园文化主体的实践活动并经过历史积淀、发展而成的,是校园文化体系中高度成熟并被全体成员认可的主体精神文化。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培育大学精神,让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校园文化的内涵,从中得到熏陶和启迪,为塑造浓厚的的校园文化氛围奠定根基。
六、构建大学精神,有助于增强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我国对毕业生的需求比较强调学历,本科学历比高职更容易找到好的工作。如果有大学精神的支持,高职院校把自身地位提高,就能与普通技校、中职有根本性的区别。同时,和本科院校一样有大学精神的培育,但又有职业技能的优势。这样,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社会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会有很大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