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贵毅卢栋陈禹成(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推拿科535000)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8-0301-02
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是临床上常见的导致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多见于青壮年和妇女。祖国医学称之为“胂肋骨移位”。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和“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管狭窄症”相类似,且不少病例伴有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症状,故诊断上很容易误诊。近年来,国内陆续有关于本病的报道,其治疗手法各异。笔者根据10年来的观察和分析,兹就有关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和大家探讨。
1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的诊断
1.1依据病史、症状和典型体征诊断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明确患侧髂骨旋转的方向。由于无客观的X线指征,全凭医生触诊两侧髂后上棘下缘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来确定,因而难以避免会出现偏差。一般认为,患者髂后上棘较健侧偏下者为后错位,反之是前错位。然而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是慢性积累性损伤,患者腰臀部软组织和腰椎后关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病损,脊柱力平衡失调。由于对应补偿和系列补偿调节的作用,腰部的病损均可不同程度地引起骨盆的不对称或倾斜,因而出现两侧髂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假阳性体征。因此,在检查时必须先充分松解腰臀部软组织的痉挛,复正腰椎后关节的移位后,再反复对比两侧髂后上棘的位置,方可确定髂骨旋转的方向。
1.2关于X线骨盆平片的诊断价值,对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的X线诊断,由于无明确的客观指征而难以确诊,但骨盆平片上的间接X线征可参考和协助诊断。如:①骶骨与两侧髂骨的关系呈不对称或骶骨中轴线偏向一侧。②髂骨的旋转导致两侧耻骨联合的不对称,耻骨联合有错开的现象。一般而言,患者耻骨较健侧偏上者为后错位,反之则为前错位。③骨盆平片可排除骶髂关节结核和类风湿性病变,并可除外股骨颈的肿瘤、结核、骨折及坏死等病变。
2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的手法治疗
2.1筋骨并重。首先充分治疗腰臀部软组织的病损和下肢腘绳肌的痉挛或挛缩。分阶段被动牵张腘绳肌和嘱患者作屈髋压腿法(适用于右前错)和单髋后伸压腿法(适用于左后错)功能锻炼。待患肢直腿抬高达80°以上时方可施复位手法。这样既可减少复位时的疼痛和不良反应,又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2.2骶髂关节前错位的常用的复位手法是屈髋曲膝法。在施术过程中往往会造成髋臀部肌筋的不同程度损伤。因此,复位后宜常规按揉髋臀部肌筋,以缓解或减轻复位后的反应。
2.3骶髂关节后错位的常用复位手法是单髋过伸复位法。若采用俯卧的复位姿势,笔者主张先生提拉患肢至一定的高度(即骨盆距床约10~15cm),使腰曲呈过伸位,然后于髂后上棘内上缘处用瞬间的冲击力往外下方下压(即腰曲由过伸位过渡为伸直位)。力点需集中在骶髂关节处,方向避免造成腰椎后关节和股骨颈的严重损伤。
2.4对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笔者主张慎用骶髂关节复位手法(尤其是单髋后伸复位法)。应首先积极治疗腰臀部软组织损伤和纠正腰椎后关节的位移,并嘱患者从初诊起作腰背肌的锻炼(即“飞燕式”);待患者腰曲恢复正常或趋于正常、腰过伸无明显患肢的放射性痛或麻木时,方可施行复位手法。
2.5对合并有腰椎椎弓峡部裂、腰椎前滑脱的患者,禁用单髋过伸复位法,以免加剧其滑脱。可变通采用健肢屈髋曲膝复位法,以健侧的旋转带动患侧的复位。
2.6孕妇或严重心血管疾患患者,只宜采用患肢纵向牵抖予以复位。
3体会
骶髂关节是脊柱和下肢联系的枢纽,是重力的传递环节。在直立姿势时,当重力加于楔形的骶骨时,有使骶骨向前下方移、髂骨往外侧分开的趋势。在正常情况下,骶骨的这种移动,可牵张其周围韧带,造成骶髂关节更紧密的对合。当骶髂关节有损伤和慢性劳损,关节周围韧带松弛,对骶骨向前下方移、髂骨往外侧分开的对合力减弱时,在暴力或不协调外力作用下,可导致关节错开移位或损伤。一般情况下,骶髂关节的这种移位多能自行复位,患者表现为关节韧带扭伤的局部症状;一旦滑模嵌入关节间隙,如无一定的力度则难以复位或复位不完全。若复位用力过猛或力点不正确,则易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总之,在排除假阳性体征和其他禁忌症后,髂骨旋转方向的确立、复位时机的选择及复位力点的准确和力度的掌握,则是复位取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