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下创新思维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2-22
/ 2

浅谈网络环境下创新思维的培养

魏潮流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理念发生着重大变化,让我们清醒地看到,应试教育中的种种弊端,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培养,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在教育理念,教学策略上进行更新和发展。而要实现高效教学,必须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真正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积极的创造能力。信息化教育最根本的特征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独特优势,探索出一套网络环境下教学开放策略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探讨的一个课题。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对立起来,排斥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培养,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千人一面,高分低能,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随着高新技术与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纷呈复杂的信息交汇成一张巨大的信息网,如何在其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加以应用,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这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只能导致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发展。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要求,才能在这个信息时代脱颖而出。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也都把培养创造性思维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新加坡在《新加坡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规划》中,就把“鼓励创造性思维、终生学习的习惯和社会责任感”作为该规划的主要目标,并提出“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获得、分析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自学的习惯;同时,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策略将寻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互相协作、合理有效地判断等能力的方法。”在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

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所具有的许多优势,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应侧重于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思维是指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心理活动过程。创造性思维有两个层次,一个是科学创造层次,另一个是个体自身潜能的开发和发展,学校教育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指后一个层次。

2、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习者能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负责,有较强的自制、自控能力,基于网络的学习要求学习者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促进个体的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在交流与协作中学习,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地学习,学会在研究和创造中学习,这是信息社会中的基本生存能力。

3、对学生情感、态度、道德品质的培养。高科技的社会,对其成员提出了高情感的挑战,网络对人们工作、生活、甚至生存方式的改变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网络环境下的情感障碍,如何使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高效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是基础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

三、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途径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完美学习情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成败的开始,由于多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普遍采用,网络教学已突破了原有的计算机教育中仅能传递文字、图像等静态信息的束缚,能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音、视频信号传递给学生,并且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异地实时交谈,从而增强了教学中的交互性,形成与真实情境相类似的教学环境.

2、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敢于突破陈规,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性和跃进性。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教学,在教会学生一种方法的同时,虽然使学生达到解一类问题的目的,但也容易导致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形成思维定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打破学生积淀在头脑中的习惯性思维,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充分发挥提供广阔的舞台。同时必须注意经常性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新素材、新观点,促使学生自主地对新材料、新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解决。不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大胆地向课本、教师、专家及权威质疑,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敢于标新立异。

3、分组讨论,体现协作精神。(1)集体学习方式可以将学习内容通过网络传递到学生的计算机上,并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予以及时指导,有利于学生形成适应创造要求的知识结构。(2)协作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接受他人的观点,并从他人的意见中得到启发,不断地提出问题,产生快速联想,形成对不同问题的联系,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方法,以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

4、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软件。在网络教学中,开发软件对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形成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充分利用开发软件的功能,模拟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环境,并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活动的材料和工具。因而在软件设计中如何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使问题空间的模型尽可能与现实问题相一致,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软件设计中,设计思想、设计方法都不是唯一的和固定的,如何在软件开发中运用创造性能力开发出更好的软件,不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很好的训练,而且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也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四、师生关系及角色转换

网络教学使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和组织者。他们真正从繁重的知识讲解中解放出来,可以专心地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讨论、实验、实习,点拨学生自悟道理,还可以投入教学研究,精心编制多媒体教材,进行适合创新教育要求的教学设计,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去努力营造一个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网络学习环境。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因被动学习而被压抑,网络教学为他们提供了生机。学生利用网络教育资源,选择与自己兴趣、需要相关的内容进行独立学习,从而建立一套自主的、独立的、有选择的学习机制,这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去寻求真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创新能力形成。这种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网络教学中的教师、学生都是隐性化的。因此,学生敢讲当面不能讲的真心话,教师亦然。通过网络、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倾心交流,没有任何心理隔阂,真正实现师生心灵上的“零距离”的接触。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心理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最佳情境。有利于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表现自我,尽显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多方面的潜能。

总之,网络条件下的学习使学生的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以增长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跨时空地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知识背景甚至不同种族的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应成为学习的主流,还应是终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当前我们的网络教学还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我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必将赋予网络教学崭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