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临床护理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临床护理浅谈

何莉

何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830000)

【摘要】糖尿病在中医属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关于糖尿病护理的方法具有很多种,其中中医护理具有简单易学、疗效持久的优势,其应用更广泛,本文就中医临床护理糖尿病作如下说明。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病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413-01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的一种累及全身,需终身治疗的一种常见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糖尿病如果调治不当还容易引发多种合并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如果对糖尿病进行足够的控制,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吸烟,保持健康的体重等),则可以在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减少死亡率的可能。

1中医病机

1.1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早在殷商时代,甲骨文记载,人们对一种尿病的认识,类似今天的糖尿病。糖尿病最早的病名为消疾,到东汉时期消渴一词作为糖尿病病名被广泛使用。其病因多与禀赋不足、肾精亏损、气血失和、脏腑虚弱有关,而嗜食肥甘、贪恋醇酒、情志不遂、精神压力、起居失常、久坐少动等都是其诱发和加重的重要因素。

1.2中医辨证

中医认为糖尿病病位在肺、胃、肾三脏,故而可将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型。

1.2.1上消

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味。

1.2.2中消

胃热炙盛: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黄连、栀子等。

1.2.3下消

(1)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浑浊如胭膏,或尿甜,口干舌燥,舌红,脉沉细数。

治则: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龙骨、牡蛎、龟板、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蚕茧、党参、黄芪等。

(2)阴阳两虚: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黝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阳滋肾固摄。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等。

2护理

2.1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对是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护理措施,饮食护理的目标是让病人能接受糖尿病饮食,说出糖尿病饮食的基本要求,自觉参与制定并执行饮食计划,使体重、血糖恢复到正常范围,减轻胰岛素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之来说糖尿病患者患者的饮食应把握“三低”、“三忌”原则。

2.1.1“三低”:低盐、低糖、低油。食盐每日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进餐时,要细嚼慢咽,不可用菜汁泡饭吃,不吃剩饭;不宜甘、甜食品;不宜吃油炸、煎炒、烧烤烹调食物;患者饮食的烹调应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烧、炖、卤等方式,烹调最好选用植物性油脂。有些食物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食品有降脂作用,可酌情食用。

2.1.2“三忌”:忌烟、忌酒、忌高胆固醇。鼓励患者戒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忌食动物内脏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此外,亦可针对患者病情选用药补食补:糖尿病发病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药补食补可根据清热养阴、益气生津和滋补养肾等治疗原则指导配方。

上消宜选用的果菜:黄瓜、西瓜青衣、猕猴桃

中消宜选用的果菜:芹菜、苦瓜、香瓜

下消宜选用的果菜:洋葱、圆白菜、桃

做法:以上蔬菜水果最好用面浆水或淡盐水浸泡洗涤,这样能有效去除残留农药。西瓜翠衣为西瓜去皮及红瓤后的部分;苦瓜、香瓜去籽,叶菜连杆带叶横切成小块;猕猴桃去皮;桃去核;把同组蔬菜水果同放于榨汁机中一同榨汁即可,随意饮用,但不宜放置过夜。

2.2情志护理

祖国医学宗典《黄帝内经》云“百病皆生于气也”。这个气字就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病理变化。情志失调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护理工作应重点放在情绪的疏导方面。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漫长的患病和治疗过程会让患者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自卑感等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有的患者则满不在乎,既不控制饮食,也不认真治疗,这些均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和病情的稳定。护理人员应经常与患者谈心、交流、尊重理解患者,给患者讲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最佳效果。鼓励亲属和朋友多给予亲情和温暖,使其获得感情上的支持;鼓励病人参加各种糖尿病病友团体活动,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会有利于病情的治疗。

2.3运动护理

指导患者根据病情、体制等实际情况,长期坚持适量运动,一开始可以散步为主,慢慢增加运动量,以出微汗为宜。下消重型患者,应卧床休息;上、中消轻、中型患者,可取自由活动;以不感特别疲劳为度;肥胖患者,应加强活动,减轻体重,以改善烦躁、疲乏、多汗、失眠等症状,进而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病变早期可采用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鹤翔桩、强壮功等传统锻炼功法,适量活动,不宜剧烈运动,病变中期可选用气功之内养功等静功法,气功治疗糖尿病,自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经验,大致可分为内气疗法和外气疗法。其中以内气练功治疗糖尿病较为广泛,其以平衡人体阴阳,调和气血,通畅经络为目的,对降低血糖、血脂和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均有良好作用。有以下并发症患者不宜运动如:严重冠心病、坏疽、眼底出血、严重糖尿病肾病等。此外还应做好运动日记以便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2.4皮肤护理

由于糖尿病护理不佳易引发疮疡、痈疽等严重的皮肤方面疾病,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做好皮肤护理,勤洗澡和换内衣,勤剪指甲,保持口腔、皮肤、会阴及双足的清洁卫生,预防各种感染的发生。由于皮肤干燥,可能并发疼痛,因此,做好皮肤护理很重要。经常洗涤并保持皮肤洁净,避免瘙痒。皮肤瘙痒可用润肤类油膏涂擦;阴部瘙痒可于小便后用苦参、蛇床子煎水洗涤;肢痛、肢麻者应避免局部刺激,可用乳香、当归、红花煎水熏洗,肢麻时,用热水袋,注意防止烫伤。内衣、床单以柔软舒适为宜,减少刺激,避免摩擦破皮肤,引起感染。特别提出要讲究脚的卫生,足部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损及神经、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以及使其坏死的慢性进行性变,它可激发感染甚至导致截肢,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护十分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多对冷、热、疼、痛等感觉不灵敏,所以穿鞋前务必检查有无异物,每天检查足部情况,发现有水疱、皮裂、磨伤、鸡眼、甲癣等,应及时处理,不可用锐利刀剪自行修剪。每天用温水泡脚,水温不可过热,鞋要宽松舒适,袜子要松软,透气性好,指甲也不可剪得太短。

2.5起居环境护理及康复指导

糖尿病患者宜在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整洁、安静环境下生活,室温保持在18~20℃,湿度50%~60%,使患者感受到温暖、舒适、方便和安全。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需终身进行合理治疗及护理,可定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宣教和康复指导,包括教会其测血糖、注射胰岛素,坚持按时服药。节制饮食,预防感染和感冒,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等。还应给患者发放血糖体重记录本和一张急救卡注明姓名、病名、住址、所在单位、联系人姓名及电话号码等),嘱其随身携带,以防发生意外时便于救治,嘱患者如病情变化时随时复诊。每年定期对眼底、心血管和肾功能检查以早期发现慢性并发症。

2.6中医调护

2.6.1灸治:

(1)针灸:

上消取穴:主穴:胰俞、肺俞、太渊、心俞、少府,配穴:少商、鱼际、膈腧、金津、玉液。

中消取穴:主穴:胰俞、脾俞、胃俞、三阴交、内庭,配穴:足三里、中脘、内关。

下消取穴:主穴:胰俞、肾俞、太溪、太冲,配穴:复溜、水泉、命门、气海。

(2)艾灸:用艾柱直径为1。5cm,高2cm,重0。5g,鲜姜片厚3—4mm,直径2cm进行隔姜灸,以上数组主穴轮流使用,每天应用一组,配合随证加减,每穴灸10—30壮,隔天灸一次,24次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2.6.2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的功能是使药物通过肌肤、黏膜、细胞等运转吸收,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功效,纠正机体功能紊乱。同时熏洗的热气还能使皮肤温度升高,扩张局部血管.帮助血液循环,加快物质运送,从而控制血糖。中药熏洗一般安排在下午或晚上进行,避免进餐前后,注意熏洗时间、温度、皮肤过敏情况。

参考文献:

[1]杨丽君,辛效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现状[J].河南中医,2013,26(4),232-234.

[2]冯艳敏.糖尿病的中医护理[J],河北中医,2010,32(3),447-449.

[3]马东明,郭兆安.络病学说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运用[J].河南中医,2011,21(3),327-329.

[4]傅遂山.浅谈五行学说对中医养生的指导作用[J].河南中医,2010,32(6),413-415.

[5]田洪.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1),15-17

[6]刘玉珍,张广清主编.临床中西医结合护理全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10.

[7]杨世琴,张钟爱.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从痰湿论治的机理初探[J].河南中医,2008,26(4),157-159

[8]张永涛.论脾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河南中医,2001,26(5),346-348

[9]吕晓莉,傅洁洁,李睿明.糖尿病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3),35-37

[10]邱晓堂.张永杰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肾病[J].河南中医,2005,27(6),337-338

[11]孙炜,柴可夫从脾瘅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河南中医,2009,32(3),42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