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研究

张佳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目的研究在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给予其康复护理干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未进行康复干预的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为其提供康复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能加快患者的康复,提高其自理能力。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梗塞;功能恢复;临床效果

脑梗塞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肢体和认知功能障碍,有超过60-80%的患者会出现偏瘫[1]。仅仅依靠患者自身进行恢复,效果不太理想,而将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应用到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恢复能力,为患者的后期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对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处于肢体功能恢复阶段,其中男性患者86例,女性患者74例,平均年龄为(66.5±4.4)岁。

1.2方法

对照组未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体位训练

根据患者病情为其选择体位,并从卧位平衡、站立平衡、床边坐起、肢体功能等方面循序渐进的开展康复训练,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训练、体位的变换,每2-3h翻身1次。合理摆放肢体位置,肢体功能的锻炼最好从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

1.2.2被动训练

每天晚上睡觉时,对患者卧床状态下的肢位姿势进行观察,最好几种卧位交替进行,避免患者出现关节僵硬或变形。由于仰卧位容易出现伸肌痉挛,最好每隔1-2h更换一次卧位。对患侧肢体每天需要用温水擦洗2次,并且在睡前用50%的酒精对患肢进行按摩。对上、下肢关节进行伸屈、外展、内外旋转、抬高等运动,每天2次,每次5-10遍即可,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来适当的调节锻炼的次数、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影响最终治疗效果。

1.2.3主动运动

当患者的肢体肌肉力量逐渐恢复之后,就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先做简单的运动,而且动作要平稳,然后再做一些复杂的运动。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进行翻身练习。此外,患者还可以在仪器的帮助下进行控制能力训练和上肢分离运动,鼓励患者借助健侧肢体来带动患肢运动。护理人员还要鼓励每位患者认真完成肢体训练动作,并且上肢要进行节屈伸、半握拳、上臂前、臂抬举等运动,指导其训练穿衣、解衣扣、握笔、练字、洗脸、用筷、用匙吃饭等动作。而下肢运动主要是指导患者借助桌和床栏进行起、站、立训练,还可以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双下肢坐位训练。如果患者的肢体肌力达到步训和立训要求时,可以协助患者进行步行训练。

1.2.4卧位平衡训练

刚开始的时候选择15°-30°的卧位,然后根据自身恢复情况每隔2-3d增加15°,每次锻炼10min即可,直至角度达到90°为止。

1.2.5站立平衡训练

待患者能够进行站立训练时,可以先屈头与颈,再屈躯干,之后做跨步锻炼,每天做2-3次,每次控制在5-10min即可。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效果分析

治愈:患者的麻木、肢体乏力症状消失,恢复正常活动能力;显效:患者的麻木、肢体乏力症状有效改善,活动能力基本恢复;无效:患者的麻木、肢体乏力症状未见改善,甚至有些患者的症状还出现了恶化。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3.2生活自理能力

应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量化评分,>60分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良好,40~60分表示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依赖,<40分表示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依赖。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进行一般统计学描述,配对样本t检验等。P<0.05,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康复护理干预后,80例患者中,治愈46例,有效32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康复护理干预后,80例患者中,治愈35例,有效29例,无效1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

3.讨论

脑梗塞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和巨大的经济负担,脑梗死后神经细胞死亡并导致相应神经功能的缺损。目前脑梗死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抗自由基、减轻脑水肿、神经保护、减轻炎症反应等[2]。近年来针对脑梗塞采取上述系统规范的干预治疗后,尽管死亡率有所下降,但部分病人的恢复及长期预后仍不甚理想。此外,由于神经细胞的不可再生性,脑梗塞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之后,缺乏一定的自我康复能力,从而导致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肩关节脱位、足下垂或内翻等,如果未对患者实施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将会导致肢体功能无法完全恢复,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3]。对于脑梗塞患者,会出现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从而诱发肢体功能障碍。研究发现,病后24小时是开展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有效时间,并且康复护理干预介入的时间越早,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越理想[4,5]。我们的研究证实了对脑梗塞患者尽快的进行体位训练、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卧位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等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肢体麻木、乏力症状及生活能力较前有明显的改善。

因此,在脑梗塞患者恢复过程中,尽早为患者提供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脑梗塞患者的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使其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张震环,王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与日常生活能力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17):233-234.

[2]韩微,夏义容.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19):2958-2960.

[3]蔡美娟.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5):513-514.

[4]李俊英.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5(6):93-94.

[5]刘威,张千,颜秋媚.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3(1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