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创建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实事求是,创建高效课堂

任洪桐

山东省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任洪桐

关于高效课堂的论述非常多,其中有一个最基本的描述: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与效益最优化的并存。创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追求,九月份我们几位数学老师一道去滨州参加了全国中学数学新课改研讨、高效课堂展示暨中学数学名家高峰论坛。两天的时间里观摩了全国著名中学特级教师李庾南等三位老师的高效课堂展示并聆听了他们的精彩报告,结合教学实际,感触颇深,先汇报如下。

一、加强教材研究,提高教材应用的灵活性、准确性与创造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这个目标下,现在的教材较之原来有很大的变化,在内容选择编排、教法选择、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课标教材不熟”,老师必须结合新课程标标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新课标对每个知识点的尺度要求,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少走弯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如同应该用相同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一样,我们还应去思考课本中的每一个版块编排的目的与利用的价值。付永平老师就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他结合《一元二次方程》的章头图引导学生在发现中感受了全章知识的生成与构建,掌握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体验了生活数学、诗意数学、文化数学、方法论数学的真实,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的热情,当然更大大的触动了听课的老师,使我们耳目一新,原来章头图还有如此妙用。如果我们也能经常走进“主编的话”“本册导引”“阅读与思考”“实验与探究”“观察与猜想”“数学活动”等往往被人遗忘的角落,注意挖掘里面蕴含的宝藏,我们的课堂也会大放异彩,高效课堂自然形成。

加强学生研究,实施有效课堂。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这个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学更应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生为本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全国著名中学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的高效课堂展示更体现了这一点,从问题设计、自学引导、小组议论、课堂评价等环节都透露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情感关怀。李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差异与学习的个性特点,使他们人人都在自学、都参与研讨、都进行展示,只是难易不同、深浅不同、形式不同。整节课没有看到常见的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困生”显现出来,达到了共同进步、缩小差距的良好效果。李老师还充分注意了课堂节奏的把握与管理,所提问题明确、要求具体、并保证了学生较为充分的思考时间。整节课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与任务,课堂组织紧凑,时间利用效率高,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在我们的教学中若能不断的坚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好课前调查、做好知识补充、做好兴趣引导、做好学法指导等细节问题,把学生动员起来,我们也能构建更为高效课堂。

加强自我要求,努力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七十多岁的李庾南老师至今仍担任班主任工作与初三的教学工作,这除了给人以震撼之外,更多的是在起着课堂之外的主导作用。我们除了感动之外能做到的就是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用自己的关爱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自己的智慧去引导学生由“学会”过度为“会学”,用自己的宽容与耐心去激励与唤醒陷入困难的学生,全面的评价每一位同学,逐步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师生共同努力向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