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试不良心理,改善交往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调试不良心理,改善交往模式

张子珍

张子珍(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5500)

摘要: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良好的交往能力不仅是大学生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本文对四种交往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目的是希望大学生调节不良心理、改善交往模式。

关键词:交往模式自卑自傲悦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伯奈(E·Berne)提出了四种人际交往模式:

1.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

2.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

3.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

4.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

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人都生活在某个或者某些群体中,群体中的个体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进行这样那样的比较。第一种人,“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这种人往往是只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劣势,总拿自己的缺点去和别人的优点比,而且是和所有人比,如外貌不如张三帅气,家境不如李四富有,大脑不如王五聪明,口才不如马六出口成章、侃侃而谈……比来比去,把自己比得一无是处,总感到己不如人、矮人一截,产生了自卑自怨的心理。这在大学生中很常见。

自卑的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敢和同学主动交往,不敢在公共场合展示自己,他们容易遭受挫折、孤独、敏感、多疑甚至自我封闭。长期的封闭,又容易使他们倾向于超脱现实而陷入幻想。本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认为"我不行”、“我不好”而放弃追求,轻易失去很多机会。过分的自卑又会导致过分的自尊,他们有更强的警惕和防备性,当他认为别人发现了自己的“软肋”时,就羞恼成怒,暴跳如雷,甚至大动干戈,马加爵就是典型。其实,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正好暴露了内心真实的“面貌”。

我们要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各种技能,以不断武装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日臻完美,但我们必须从心底里真正接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人人烂熟于心的道理。所谓的“木桶理论”,那块最短的“木板”也许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生的“痛”,如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某些性格特质、先天缺陷等。有的同学很上进,“先天不足后天补”,希望通过后天的努力补齐自己的“短板”:外貌不如张三,就去整容;家境不如李四,就故意装阔,花钱大手大脚;口才不如马六,就报培训班练口才……东一头西一头,忙碌碌碌,却收效甚微,甚至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到底要什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弄得自己白菜不像白菜、萝卜不像萝卜。这里,我并不是反对向缺点宣战,只是提醒同学们要头脑清醒:哪些是自己能做到的?哪些是自己做不到的?虽然“Anythingispossible”(万事皆有可能)的口号很鼓舞士气,但人的很多东西是根深蒂固的,是不容易或者不可能真正改变的。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去好好利用和发展上天赐予我们的那些“长板”而非要紧紧盯着那块“短板”纠结不放呢?或者,可以将木桶倾斜,让那块最短的木板位于最上方,不也可以比原来装更多的水吗?你有那么多长板,只有一块短板,说明你已经够优秀、够幸运、够难得了,为什么非要让自己齐头并进、完美无缺呢?再说了,谁规定木桶只能用来盛水而不能盛别的东西呢?譬如盛金砖有大碍吗?或者,谁规定木桶只能用来盛东西而不能作它用呢?只要我们不局限于世俗的、常规的思维,我们总能找出木桶的其它许多用途。不信,你现在就试试,我想你至少能找出3项来。

第三种与第一种正好相反,他们以己度人,以己之长度他人之短,不管别人多么优秀,他总能用显微镜挑出点毛病来。总之,他就是一朵花,鹤立鸡群,目空一切,孤芳自赏。他们的认知和评价模式是“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产生了自傲自大、自以为是的心理。这在大学生中也不少见。“谦受益,满招损”,过分张扬不但会影响人际关系,有时也会招人嫉恨。再次,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广泛接触同学,在群体生活中感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而且,一旦有幸结交了真正的朋友,他们也会敢揭你的“短”,帮助还原你的“真实形象”。

第二种“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他们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别人,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别人,既不会去爱人也不能体谅和接受他人。他们冷漠无情,悲观失望,看破红尘,没有什么事情能激起他们的兴致,也没有什么人值得留恋。这种人伤害别人很残忍,伤害自己也不顾后果,容易自杀。这种极端的心理在大学生中不多但也存在。

以上三种交往模式都会妨碍人际交往,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和发展。成熟的、健康的交往模式应该是第四种“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这种心态的人,拥有一种强大的理性能力,对自我价值有准确的定位,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爱自己也爱他人。他们并非十全十美,但他们善于发现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光明面,既能悦纳自己和他人的优点,也能悦纳自己和他人的不足,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你好,我好,世界好”,从内心的和谐到班级的和谐、学校的和谐、社会的和谐,最终实现双赢、共赢的人生。

参考文献

[1]S.CormierB.Cormier著张建新等译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钱铭怡编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宋海娟等著心理健康教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