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钟林车颖华(云南省急救中心云南昆明650106)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4-0119-03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工作中单病种救前死亡的组成及相关因素,加强相应培训,提高对危重症的处理能力。为院前急救普及及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院前急救救前死亡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院前急救到达现场时间平均为15分钟。救前死亡占5.58%。其中不明原因死亡占第1位,循环、创伤分列2、3位。讨论院前急救工作中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是重中之重,其中到达现场时已经死亡的病例占有相当的比重,应加强相关培训,提高救治能力。并加强管理,缩短到达时间,争取挽救更多生命。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所有资料来源于云南省急救中心调度信息数据库及病案系统。
1.2一般资料
2010年全年云南省急救中心院前急救57483人,平均到达时间15分钟。其中到达现场前已经丧失生命体征(呼吸,脉搏)的患者2944例。男性1963例,女性981例。平均年龄56岁最小年龄0岁,最大年龄102岁。疾病分类来源于患者既往病史,相关病例资料,结合死亡前症状及体征,作出推断,作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1.3方法
根据ICD-10分类,将2944例死亡病例分类排序,进行总结分析。
2结果
主要病种排序详细情况见表1
表1到达现场已死亡的2944例患者分析(2010全年)
表1可见,无显著症状及体征表现的归类于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异常所见1146例(38.93%),循环系统疾病779例,(26.46%),损伤所致的383例(13%),肿瘤239例(8.12%),呼吸系统疾病116例(3.94%),中毒和外因引发的71例(2.411%),消化系统疾病54例(1.83%)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39例(1.3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5例(1.19%),神经系统疾病14例(0.48%)。余下的统计数据还有妊娠、分娩和产褥期致死的2例占(0.068%),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死亡(包括先天性畸形)的6例(0.204%)。
循环系统疾病779例,统计包含了心脑血管性疾病及外周血管病变,详细病种排序见表2,表3
表2心血管系统疾病详细病种
损伤一类的死亡病例有383例,占死亡总数的13%,详见表4
损伤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车祸,工伤,暴力损伤。从表4可以看到,损伤致死率最高的是头部损伤,占损伤一类的63.96%,复合伤致死占13.58%,胸部损伤致死占11.75%。现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创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肿瘤类疾病有239例,详见表5
表5肿瘤类疾病
病种例数所占比例
恶性肿瘤23497.9%
良性肿瘤20.84%
交接恶性肿瘤31.26%
呼吸系统疾病有116例,详见表6
表6呼吸系统疾病
病种例数所占比例
肺炎54.31%
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5345.69%
哮喘3631.03%
外部物质引起的肺病2218.97%
3讨论
我中心2010年全年院前急救中,共救治病人59391人次,平均到达现场时间为15分钟。其中到达现场已死亡的2944例患者,占全年救治总数的4.957%。在该组病例数据统计资料中,均为呼救120电话,到达现场救治的,部分家属已经发现患者死亡,呼救的目的只为求证死亡,还有部分家属了解死者病情的,当急救人员到达后放弃抢救。120到达现场平均时间为15分钟,这一时间远远超过了Stenherson提出的脑缺氧极限4分钟的时间时限,也就错过了铂金10分钟的抢救时间。这与现存的道路交通情况有直接关系。
在疾病病种统计排序中显示。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异常所见排第一位,是指一些原因不清,与症状判断有异常,未明确诊断的疾病,这一类排名第一,这与院前急救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以及患者家属或当事人素质,对病情了解程度有关,到达现场患者已经丧失生命体征,死者生前没有特殊的可表述症状体征,即便是推测也不能判别死亡原因,只能归属于这一类别。排名第二至第四位的,依然是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肿瘤所致的死亡,这与医院院内死亡的统计资料对比有一定差异,这也符合院前急救的特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如能在发病时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应能降低死亡率的。心脏疾病中,以缺血性心肌病死亡率为最高,而脑血管疾病中,以脑出血和脑梗死为主的脑卒中疾病为主要死亡原因。肿瘤患者多为患肿瘤后经治疗回家休养或放弃治疗的,因此肿瘤患者在家死亡率较高,而且多为死后才拨打急救电话,只为验证死亡。历年来,创伤引起死亡的统计数据均较高,均居于单病种致死统计排名的前四位,就2010年的情况看,大致也是如此,但同比往年比例有所下降,这与社会治安好转,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发案率降低,以及禁酒令的颁布,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率减少有直接关系。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一项的资料显示,同比较往年有所下降,主要为食物中毒,而药物中毒一项中,原来较高的农药中毒明显下降,这与农村城市化发展有关。几年前发生率较高的海洛因中毒也急剧减少,这是近年来社会监管力度加强的结果。还可以看到,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这一项目中,肺结核死亡率降低,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HIV)的死亡人数却在增加。通过该组统计数据的分析,不难看出,救前死亡病例的构成比例能够从多个侧面反映出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就医条件,社会治安状况,及社会法制监管力度等状况的现状。而且就病种构成来看,在加强对危重症诊治技能的学习外,可从调度系统引入分级分类调度,并尝试充实从呼救至急救小组到达窗口期的远程急救指导,做到不浪费一分一秒挽救生命。另外,到达现场时间全年平均为15分钟,除外交通因素,应能从加强管理,强化驾驶技能,优化行车路线着手缩短途中所需时间定能降低救前死亡率。当然,我们在此必须指出,许多疾病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对于一个患者而言,也不一定是只有唯一的一种疾病,且救前死亡原因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所致。
通过该统计分析,笔者倡议应加强院前急救建设,普及相关知识。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个人健康保健。学会合理使用各级医疗资源,提高生活及生存质量,挽救因急救资源和知识匮乏而逝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