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身份识别卡中医临床使用现状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双身份识别卡中医临床使用现状调查

秦姣爱杨莉霞

秦姣爱杨莉霞(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山西太原030012)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9-0144-02

【摘要】目的调查中医科腕带及床头卡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随机问答方式。结果腕带使用愿意和不愿意有明显差异(x2=19.69,P<0.01),床头卡与腕带比较,不愿戴腕带者居多(x2=55.00,P<0.01)。结论中医科室大多数患者不愿佩戴腕带。

【关键词】腕带床头卡

《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第一款第四条规定: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的制度。[1]我院中医科自2008年开始使用双身份识别系统,对患者进行确认和区分,两年来发现不少问题,为了使其更加规范,更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需求,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08年6月—2010年3月中医科住院病人,无严重听力、视力和语言障碍,具有一定的阅读和书写能力。共调查160例,其中在职者60例,离退休者70例,个体或务农者30例。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或随机问答,发放问卷前由调查者作简要说明,不理解时由调查者解释,随机发放问卷140份,收回140份,有效率100%,随机面对面问答20人;问卷内容包括:年龄、职业、在职或离退休、是否愿意佩戴腕带、对腕带内容或形式是否满意、对床头卡内容或形式是否满意、对以上两种护理标识持否定态度的理由、有何建议等。

1.3使用材料

腕带采用塑料制品,无异味,一次性锁扣,长25厘米,宽2.0厘米,男性为蓝色,女性为粉色。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过敏史、血型等。床头卡使用活动卡片插入式,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入院日期、护理级别和饮食等。

2结果

表1带腕带的意愿比较

注:愿意与不愿意比较,x2=19.69,P<0.01。

表2腕带与床头卡比较

注:两组比较,x2=55.00,P<0.01。

3分析

3.1影响腕带使用的因素

中医科学的特性决定了收治病人的特点,即预防、保健、调理及慢性疾病患者为主,前两种患者身体并无明显不适,只是在闲暇之余或单位组织下,进行健康体检,发现某些阳性指标,需住院做短期的调理,这部分患者日常活动不受任何影响,都能正常工作和学习,属于上班治疗两不误,即在职者;第三种患者即用中医中药进行调理的患者,他们身体有轻度或中度的不适,但仍然不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这部分患者有在职者,离退休者和极少部分个体者,在职者每日为生活奔波,离退休的被单位返聘或在外打工,为社会发挥余热,为个人、为家庭充实生活;以上这几种患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天都在与人打交道,每日都有社会活动,他们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有病住院,他们想呈现给他人健康积极的身心状态,及自身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实现,这符合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即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无论腕带质地多么舒适,款式多么新潮,多数患者仍不愿佩戴;调查中发现,腕带的质地、颜色、款式、书写潦草、信息不准确等因素或多或少影响了患者的佩戴率,但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影响佩戴率的关键因素是心态和他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而对于慢性病患者,他们大多为老年离退休者,疾病反复发作,几乎每年都要住院治疗,这部分患者对腕带没有拒绝,持肯定或无所谓态度。

3.2对床头卡不满意的原因

对于以往的床头卡设置,大部分患者赞成,他们认为,此卡可使床位有所属,患者及医护人员便于查对和确认病人,防止医疗护理差错发生,但对床头卡包含的信息却有不同的意见,多数患者希望不要反映自己的年龄和疾病,认为床头卡信息泄露了个人隐私,众所周知,隐私权是病人享有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尊重和保护病人隐私权不仅是医学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和公民基本权利的要求,是保证“以人为本”服务质量的基础条件[2]。尤其是患皮肤病、性病、某些慢性传染病、精神疾病等患者,他们认为床头卡上的疾病名称很伤自尊,容易被他人排斥或歧视,希望使用模糊床头卡。对于床头卡的形式,大多数患者希望采用一次性锁扣,固定在医生护士易看到的地方,而不是一张活动的卡片随意夹在床头或床尾某个地方,容易掉落、错位甚至丢失;卡上的信息最好采用电脑打印形式,保证醒目、准确、清楚、明白,而勿使用护士书写、笔画潦草、字迹模糊的人工卡片。因为床头卡是患者住院后的“第二身份证”,必须保证它的准确性,否则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

4建议

双身份识别系统给患者上了双重保险,它的临床意义不容小觑,尤其适用于急危重症、婴幼儿、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笔者本次调查的虽为中医科患者,但也反映出部分患者的心声,“以人为本”的医学模式,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确立“人性化”的尺度,尊重每一位患者的合理需求和选择,腕带相对于床头卡,属于新生事物,有待考验,它在使用中需要不断完善,包括适合它的人群,腕带的形式,包含的信息等等,如对于部分保健患者,我们可以采用更加人性化的腕带形式,而非必须戴在手腕上,作为一个很明显的“病人”标记,呈现在大众面前,美国健康医疗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CommissiononAccredirationofHealthCareOrganization)就应用条形码作为病人的身份识别系统[3]。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护理标识将逐渐被打印式、条形码式、智能式等更加先进、人性化的产品所取代,医院护理工作也必将随着护理标识制度的不断改进而迈向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手册(2008).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2]王琳.浅谈护理工作中病人隐私权的保护.护理研究,2008.

[3]苏和伟.一切尽在腕部:利用条码腕带增进病人的安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