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玲张婷(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检验科山东枣庄277011)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4-0384-02
细菌通常经由淋巴管从血管外的位置进入血液。如细菌直接进入血液,可以由以下情况产生:血管内感染如亚急性及急性传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静脉炎、动脉瘤、污染的动脉导管或静脉导管等。细菌突然进入血液,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被消灭,较重的感染或细菌已经在血管内建立起感染中心将造成菌血症。在脾脏或肝脏的巨噬细胞通常是清道夫的角色,然而当细胞具有荚膜及其他毒力因子,将延缓消灭时间。如果宿主可以产生细菌的专一抗体,将能够促进细菌的排除。
1.菌血症最普遍的来源为泌尿生殖道(25%)、呼吸(20%)、脓肿(10%)、手术伤口(5%)、胆管(5%)、其他位置(10%)及不知道位置(25%)。如果能够了解菌血症的几种类型及它们的发生情况,对诊断及结果的解释将有所帮助。
2.菌血症的临床症状可分为持续性、间歇性及暂时性。
(1)持续性菌血症是血管内感染以及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内膜炎的主要特征。持续性菌血症易发生于伤寒及布鲁化菌症的最初几个星期,然而这些疾病并不多见,反而感染性心内膜炎及静导管的污染造成持续性菌血症。
(2)间歇性菌血症常造成不明原因的发热,此类菌血症常发生于腹腔内化脓感染以及骨盆、肝脏、肾周围及前列腺等处的脓肿。
(3)暂时性菌血症发生在感染组织的手术、膀胱镜或直肠镜检查、尿道扩张手术及插尿道管、人工流产或发生于感染部位的外科手术。许多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的初期也会发生菌血症,例如5%—30%的肺炎患者、20%—70%的化脓性关节炎患者、30%—50%骨髓炎患者、50%—80%的脑膜炎患者、5%—90%的淋球菌及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均可造成暂时性的菌血症。
3.上述三种菌血症均需进行血液培养。如无法分辨为何种感染类型的菌血症,可依据下列标准进行血液培养:(1)体温过低(低于36℃)。常见于新生儿败血症。(2)发热(高于38℃)。(3)白细胞过多(大于10×109),并伴有粒细胞核左移现象。(4)白细胞数过少(少于1×109)。(5)排除其他慢性病,有上述任何症状一项或两项同时发生时应做血液培养。(6)有些心内膜炎的病虽体温不高,但如有肌痛、身体不适或中风常需进行血液培养。
只有掌握临床血液培养抽取的最佳时机才能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才能够为临床提供最可靠的检验结果,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