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IPF患者生物学标志物检测与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探讨IPF患者生物学标志物检测与应用价值

高军

山东省邹平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邹平县妇幼保健院)256200

摘要:目的探讨IPF患者生物学标志物检测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22例(观察组A组)和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者26例(观察组B组)作为本组研究观察组对象,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4例正常人作为本组对照组研究对象,取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浆,通过对蛋白止血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谱进行比较,并用ELISA法来对血浆蛋白质谱表达进行验证。结果和对照组和观察组B组相比,A组患者的外周血浆中非表面活性蛋白A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B组患者和头痛患者的SP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对IPF鉴别与诊断中血浆浓度为40.85ng/ml的敏感性为64.57%,特异性为84.62%。结论IPF患者的血清中SPA外周血浆上调,因此在IPF诊断中可以将血浆SPA作为生物学标志物。

关键词:IPF患者;生物学标志物;血浆SPA;应用价值

IPF是一种慢性纤维化肺疾病,病因尚未明确,该疾病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肺切片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普通间质性肺炎,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3年左右[1]。在IPF的早期诊断中主要是通过体格检查、病史、组织病理学和肺功能测试等,但在临床诊断中肺活检样本获取较为困难,因此对血液中容易获得样本的生物分子标本进行检测,对IPF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呼吸科患者48例,纳入标准:根据患者病理学表现及CT诊断进行多科讨论,从而诊断IPF;无外科肺活检;高分辨率CT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其中IPF组22患者中,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57.63±2.71)岁;男性13例,女性9例;吸烟8例(36.36%);FVC%患者13例(59.09%)。INSIP组26患者中,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3.4±3.48)岁;男性15例,女性11例;吸烟7例(26.92%);FVC%患者17例(65.38%)。另外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24例作为本组对照组对象,所有兑现无任何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在过去3年里无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无使用抗生素。

1.2主要试剂和仪器:采用美国肺表面活性蛋白A,质谱仪,酶标仪。

1.3检测方法:①蛋白质组学检测:选取I-NSIP患者和IPF患者的血浆标本各10例,去除血液含量丰富的蛋白质,对处理后的样本进行差异凝胶电泳,找到两组之间蛋白质斑点,如差异表达大于1.5则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2]。②ELASA检测:采取所有研究对象的静脉血5ml,不抗凝,用800r/min离心15miin后,留取患者血浆3ml进行常规生化检测,在1ml离心后取清液分装在冰箱中储存,在测定时将样品进行解冻,并按照ELASA试剂盒说明书展开操作,在450nm上对个样品OD值进行检测[3]。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应用软件SPSS16.0对本组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浆和血浆中SPA表达:根据ELASA法检测发现,IPF组中患者血浆SPA含量为(43.5±2.31)ng/ml,I-NSIP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患者中SPA含量分别为(31.04±1.32)ng/ml、(30.52±1.05)ng/ml。由此可见,IPF患者中血浆S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I-NSIP患者,P<0.05。

2.2SPA对IPF诊断价值:在IPF和I-NSIP的鉴别诊断中血浆SPA作为血浆生物学标志物,最佳诊断值为40.85ng/ml,而该点下对应的IPF诊断敏感性为64.57%,特异性为84.62%。

3.讨论

UIP是IPF放射学与组织病理学的主要表现,当前在临床IPF实验诊断中主要是借助于肺活检和HRCT来进行诊断,但与其他类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在CT影像描述、体征及临床症状上都较为相似,为了从其他ILD患者中对IPF患者进行筛查,就需要用更加精准的实验来对患者治疗及预后进行检测,从而找到最适合的临床治疗方案[4]。随着近年来我蛋白质组学快速发展,不同疾病变化指示剂在临床医学研究人员对于多肽组质谱图特征性变化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热点,经多学科领域研究发现,对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和比较是获取疾病信息的一项重要手段,但由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不明确,疾病进展不可预测等,当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结果较少,主要是在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中应用较多,而在间质性肺疾病研究中主要是将正常人群和IPF患者之间进行比较,通过肺泡灌洗液来对相关肺间质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5]。其中肺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泡上皮细胞分泌的脂蛋白复合体,主要成分为特异性蛋白质和二棕桐肽卵磷脂,主要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内稳态和更新。通过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来对蛋白做特异性检测,对于IPF发生和结果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生物标志物中主要包括有MMI-1、KL-6、YKL-40、外周血蛋白等,根据研究结果表明在IPF诊断中生物学标志物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和凤领.特发性肺纤维化使用强的松结合中药试验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A4):117.

[2]顾红艳,葛娟,何鲜,印希,卫钰琳,李惠萍.联合检测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及透明质酸在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6(06):938-941.

[3]叶庆荣,杨苗,黄宏佳,林常敏.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与单纯肺气肿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4):48-49.

[4]史丽霞,李莉,郭磊,齐帆.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水平与其病情分期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与哲学(B),2017,38(12):35-37.

[5]李炯,苏立.特发性肺纤维化病情评估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7,46(25):3591-3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