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患儿休克期液体管理的临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烧伤患儿休克期液体管理的临床护理体会

胡卓明郭艳妮李娜姬娟妮

(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陕西临潼710600)

【摘要】目的:对烧伤患儿休克期液体管理护理方式进行调查,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64例烧伤休克患儿,根据患儿晶体、胶体更替频率将患儿分为两组,1组患儿2h内只进行一次液体交换管理,2组患儿2h平均每小时都进行一次液体交换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预后效果。结果:1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体温与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4.4%;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1.8%,两组患儿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1组患儿输液总量为(707.5±45.9)ml;2组患儿输液总量为(543.6±39.8)ml,两组比较P<0.05,t=5.85。结论:两种液体交换管理方式均能够帮助患儿平稳度过烧伤休克后第一个24h,但2组患儿风险发生率更低。

【关键词】烧伤患儿;休克期;液体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295-02

烧伤休克的原因主要为患者体内血浆大量丢失,导致血容量减少,造成低血容量。对于患儿来说,发生意外伤害的几率非常高,患儿在烧伤后若发生休克则会大大增加患儿的死亡率。由于小儿身体发育尚不完全,烧伤后发生休克的几率也明显高于成人,能否平稳度过休克期是影响患儿预后和转归的主要因素[1]。液体滴定是早期休克治疗的基础,有效的液体管理能够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效果。我院在013年5月~2015年5月间,选择64例烧伤休克患儿,对烧伤患儿休克期液体管理护理方式进行调查,同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64例烧伤休克患儿,根据患儿晶体、胶体更替频率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2例。1组患儿2h内只进行一次液体交换管理,2组患儿2h平均每小时都进行一次液体交换管理。1组患儿平均年龄为(6.2±4.5)岁,男性19例,女性13例,患儿烧伤面积超过10%,病程平均(4.5±3.4)h,热液体烧伤14例,火焰烧伤18例;2组患儿平均年龄为(6.6±4.1)岁,男性17例,女性15例,患儿烧伤面积超过10%,病程平均(4.2±3.1)h,热液体烧伤12例,火焰烧伤20例,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一般方法

所有患儿均只建立一条静脉通道,采用留置针连接输液器,晶体液体为乳酸林格液,胶体为血浆,水分为5%葡萄糖注射液。根据医师开具的24h补液总量,计算患儿前8h的输液量,前8h的输液量为输液总量的一般,有16h的输液量要根据剩余总输液量进行均匀输入。实际输液过程中要根据患儿的生理反应和尿量计算患儿下一个小时的补液量,对于输液量少于1ml/kg,但精神状态良好、尿色清、肢体末端皮温正常的患儿来说,可不用加快输液速度。若患儿持续两个小时出现每小时尿量均少于1ml/kg,则要加快补液速度。1组患儿2h内只进行一次液体交换管理,2组患儿2h平均每小时都进行一次液体交换管理。复苏前8h每小时的输液量在20~50ml,后16h,每小时输液量在5~20ml。

1.3效果观察

对所有患儿输液过程中的意识、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进行调查,并总结患儿复苏前8h和复苏24h情况。

1.4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剂量资料采用(x-±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复苏24h后生命体征

1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体温与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2.3两组患儿输液量比较

1组患儿输液总量为(707.5±45.9)ml;2组患儿输液总量为(543.6±39.8)ml,两组比较P<0.05,t=5.85。

3.讨论

小儿机体稚嫩,身体发育尚不完全,自身免疫调节能力与耐受能力均要差于成人,因此,患儿烧伤后很容易发展为休克,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2]。液体复苏是烧伤后休克患儿治疗的基础,有效的液体管理能够改善患儿的预后效果。患儿输液要遵循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的原则,要交替补液,不可长时间输注同种液体[3]。患儿胶体、晶体要按照比例输入,并要根据患儿尿量调整患儿补液量。

小儿烧伤后,由于各种因素,无法立刻入院治疗,患儿通常会延迟一段时间入院。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延迟的时间计算患儿晶体、液体、水分胶体频率,并要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制定患儿复苏方案[4]。患儿烧伤后24h是救治的关键,多数患儿烧伤后24h会出现负荷补液状况,患儿很可能发生脏器功能衰竭、呼吸窘迫、肺炎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5]。国外的烧伤中心设计了新的液体管理方式[6],其改善了以往以医师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转而以护理人员为主导的转变模式,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对患儿尿量、输液量进行查看,能够更精准、快速、及时的计算患儿尿量和输液量,减少患儿输液量。

我院1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体温与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1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也要明显低于2组,1组患儿的输液量明显高于2组。从结果来看,虽然两组患儿复苏后24h生命体征比较无差异,但2组患儿的输液方式能够减少输液量,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总的来说,两种输液管理方式均能够达到理想的复苏效果,但2组患者的管理方式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黄芝婷.小儿特重烧伤经创面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03):392-394.

[2]腾小莲,杨小卫,杨艳菊.46例人而积烧伤患儿的护理体会[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0,22(2):120-122.

[3]孙永华,陈炯.严重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1):1872-1873.

[4]肖贵喜,于冶,贾立平,等.大面积烧伤休克复苏42例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1):1882-1884.

[5]郑亚立,陈朝凯.快速补液治疗严重烧伤延迟复苏42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8):2544-2544.

[6]WilliamsD,DoerflerR.GraphicAidsforCalculationofFluidResuscitationRequirementsinPediatricBurns[J].AnnalsofPlasticSurgery,2012,69(3):26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