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兰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4)
【摘要】目的研究耳穴压豆联合中药排气汤促进腹腔镜术后排气的效果。方法将50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理气排气汤与耳穴压豆。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缩短。结论排气汤与耳穴压豆联合应用可有效促进腹腔镜患者术后排气。
【关键词】耳穴压豆中药排气汤腹腔镜术后排气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376-01
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妇科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70%-80%的妇科临床手术都可在镜下完成。但随着手术难度的增加及应用范围的推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增大。腹胀是腹腔镜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有[1]-[3]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在66.4%-92%。对于术后腹胀症状的治疗,中医采取主动干预措施,可以发挥“未病先防、防病治病”的优势。我院自2012年10月自2013年2月对50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
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行子宫肌瘤等妇科腹部手术的患者500例。年龄22岁-65岁。其中子宫肌瘤320例,附件肿物110例,慢性盆腔炎70例。排除患有严重精神疾患者;患有严重胃肠道疾病者;对胶布、王不留行籽过敏者;耳廓皮肤破损、有炎症者。
2.研究方法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必要时予以穴位针灸或药物注射;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耳穴压豆及术后12小时开始服用排气汤,观察两组患者排气、排便时间及进食后腹胀、便秘的发生率。耳穴压豆具体做法为:术前一天取腹、脾、胃、大肠四个穴位.先用耳穴探针在穴区内探寻相应穴位的阳性反应点,做好标记,作为施治的刺激点。然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一侧耳廓,待耳廓清洁干燥后,把王不留行籽置于0.5cm×0.5cm胶布中央贴敷于耳穴上进行按压。操作者用食指和拇指指腹置于患者耳廓的正面和背面进行对压,手法由轻到重,至患者出现酸、麻、胀、痛感等感觉为得气,依从上而下的顺序将全部要取的穴贴压完毕。每天干预4次,每次每穴2min,直至肛门排便排气。
3.研究结果
如下表所示: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的比较(x-±S)
组别例数肠鸣音第一次排气时间
对照组25010.21±4.3018.01±7.28
实验组25015.21±5.1232.13±14.11
两组患者腹胀发生率的比较
组别例数腹胀例数比例(%)
对照组25052
实验组25015060
4.讨论
腹腔镜术后出现腹胀,主要原因:一是CO2气腹形成的浊气壅滞于中焦不能下降,阻滞于腹部而引起腹胀;二是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引起气血两亏,离经之血则瘀,气血滞于脏腑之间使气血流通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胃失和降,大肠传导失司而出现腹胀[5][18]。三是手术刺激胃肠及术区暴露时间较长,使风寒毒邪侵入机体,致精气亏耗、气机不畅,血行淤阻,气滞则胀[19]。故治疗应以条达气机、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调和脏腑为主。“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刺激耳穴可引起相应经络感传,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机体阴阳虚实的目的。本研究选取腹、脾、胃、大肠四个穴位。脾主运化,胃为后天之本,取此两穴以健脾助运、和胃降逆。大肠主传泻糟粕,有通便止泻的作用。以上穴位联合应用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进行耳穴贴压,可以降低患者腹胀的发病率,缓解腹胀程度。本研究应用的排气汤为我院自拟的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大黄9g、厚朴6g、枳壳6g、橘皮9g,木香、砂仁各3g。其中大黄导滞行瘀,厚朴行气燥湿、消肠胃积滞,橘皮行气导滞、利水消肿,枳壳散结行痞、宽中除胀,木香行气消痞止痛,砂仁燥湿健脾,大黄、枳实、木香均有兴奋肠管、促进肠蠕动的作用,诸药合用,可以达到调理胃肠气机,清扬浊降的目的,以促使妇科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患者尽早排气。
综上所述,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排气汤应用能有效改善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症状,缩短腹腔镜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缓解腹内压程度,减少伴随症状的发生,对胃肠功能的恢复起到肯定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邱慧莲.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0,16(36):121-122.
[2]韩叶芬,赖丽娟,李砺,等.穴位按摩联合艾灸防治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J].护理学杂志,2010,25(16):49-50.
[3]刘春兰,孟鑫,高岚.腹腔镜术后腹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8(9):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