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乌鲁木齐市第十六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优化教学方式可以转变师生的教学观念与学习方法,使教师更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式,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的内容,切实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会求知,从而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实效性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形式逐步多样,发挥交流的多了,表现展示的多了,课堂常常忙碌而多彩。然而,学生在课堂上究竟掌握了多少?学会了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我们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究竟如何?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任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下面我就从教学实际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谈本人的看法。
1.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差的原因分析
1.1教学内容片面化;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书本知识是教师上课的范围,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是教师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这种脱离生活的教学,势必形成了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毫无关系的教学弊端。
1.2教学方法程序化;“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一整套程序,固定不变。程序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完全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整个课堂毫无生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我学习能力严重不足,往往是”高分低能”。
1.3流于形式;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不容易。之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思想品德课太简单了,课堂上划一划,背一背,提一提,即可完成任务。我是这么想的,我也这么做了。一个学期下来,班级中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有了厌烦情绪,成绩可想而知。
2.如何提高中学思品教学的实效性
本人认为要提高中学思品教学的实际效果,就要切实遵循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构建起全新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使中学思品教学努力实现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
2.1创新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生活化。
2.1.1思想品德教学和现实生活距离最近,容易和学生思想认识产生共鸣,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该发挥这种特殊优势,以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去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态度及行为。教师的作用是要使学生已有经验得以明晰并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化,使思想品德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建构、形成及发展思想品德的过程。为此,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抓住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
2.1.2教学形式贴近学生生活;泰戈尔在评传中曾说:现代教育中的所有弊端,都可以沿着某种线索,追溯到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即忽视对儿童说来是十分自然的需要。确实,教重在导,学贵在悟,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学习提高认识,寻找答案,要实现教学生活化,还必须在品德教学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如游戏、访问、调查、小品表演等,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这样才能最终形成学生的道德观念。如讲述“合作与竞争”这一课时,让学生玩“双人夹球游戏”,游戏中懂得了要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2优化课堂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师为了迎合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鼓励学生多探究,多合作,多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无所知,或答非所问,最终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明白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的主旨,并科学合理的运用。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只有达到了教学设计的最优化,才不会搞花架子,流于形式,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高效。
2.2.1导入设计;导入是在课堂教学开始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可以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开场就抓住人心。
2.2.2教学情境设计;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情感因素,从而增强教学效果而创设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采用多种类型,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等。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创造出一种兴趣盎然的主动求知和乐于探索的情绪气氛。
2.2.3问题的设计;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这类探究活动结合相关情境提出问题,寓问题于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结合所提问题扩展思维、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2.2.4活动与方法。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从而牢牢掌握知识。教师要给每个学生探究的权利和机会,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获得新知、增长能力、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喜悦。
2.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乐之”,才能“乐学”。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就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生,关键是教师在认真备课、精心准备的前提下,注重研究、探索。要求教师运用多样的、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2.3.1要活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强调启发式教学,这也可以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途径。但启发式教学不是盲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是通过揭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的矛盾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人们往往误认为启发式就是“问答式”,其实在实际教学中启发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目的启发、问题启发、形象启发、比较启发等。最终是为了达到最优的启发效果。
2.3.2要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和“创造”是教学的本质。教师在目标确定上要更新观念,重视情感培养、态度转变和价值观教育,注重教学形式与学习内容的统一。加强情感性教学,激发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对学习的持久热情。
2.3.3合理加工教学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钻研教材、不要把握教材意图。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都要做到“深入浅出”,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
2.4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4.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产生学习的强烈欲望,才能调动自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讲得再多,都不能使学生心动,学生的学习就会处于一种应付被动的状态,对知识不是理解掌握,而是死记硬背。因此,兴趣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指导。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和精讲,及时抓住时机质疑,对学生的关爱等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2.4.2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面对丰富多彩的课程,老师要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了使每节课都有新鲜感,要从多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4.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这一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要留出一定时间,鼓励学生质疑误问难,促使学生尽可能地发现总是解决疑难,从而引导学生自学地在问中这,学中问,提高自学能力。
2.4.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主导。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能更好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积累,深厚的文化积淀教师更是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才能更好地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文化素养。
教师要有课堂引导能力,掌控能力。新课标要求新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合作。提倡课堂上的自主精神,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自己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回归课堂本真,不偏离教学目标。才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展兴趣,获取知识,锻炼能力。
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反思精神,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作为教师要有独立的思想,对不懂的事物要积极探索,敢于推陈出新,不能墨守成规。总跟在别人的后面走,永远体会不到第一名的快乐。
2.4.5运用实践性活动,提升课堂教学价值;《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特点:“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思想品德课不像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那样通过做练习、考试检验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而是看他通过学习本课程的有关内容之后,在实践中面对真实的境遇和冲突做出的自主选择和自觉行为来体现价值。
总之,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实效,是一项圣神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实践,需要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将教学目标贯穿于课堂始终,切实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文海山《提高政治课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中华教育论坛》,2006.10.
[2]石国峰《高中政治课思想教育的实效性性策略》《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