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0032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中药调剂对中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长春市某中医院内部接受中药处方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中药调剂有效率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中药调剂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中药调剂有效率为77.5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4.08%,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6.33%,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调剂对于中药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因而应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
关键词:中药调剂;中药疗效;不良反应事件
中药调剂是一种以中医处方要求为依据,调配饮片对患者展开治疗的过程,是医院药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药调剂工作是一项知识面广以及工作量大的工作,同时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人为因素、药物质量影响等[2]。因此,对于中药调剂的中药临床疗效的关注度比较高。鉴于此,本研究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长春市某中医院内部接受中药处方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并分析了中药调剂对中药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长春市某中医院内部接受中药处方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范围30岁~71岁,平均年龄(37.35±3.51)岁;病程1个月~12个月,平均病程(4.31±1.22)个月。中药处方类型:扶正解表类处方12份;活血化瘀类处方15份;止咳平喘类处方22份。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范围为31岁~72岁,平均年龄(38.34±3.27)岁。病程1个月~11个月,平均病程(4.11±1.01)个月。中药处方类型:扶正解表类处方13份;活血化瘀类处方16份;止咳平喘类处方20份。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用药模式是常规性的模式,主要是遵医嘱进行服药。研究组采用的用药模式是中药调剂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1)成立管理小组,并对其责权进行明确,同时建立并完善中药调剂管理的相关内容;(2)严格审查中药处方,主要应结合相应的临床症状,对其进行审核。同时,对于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处理和调整;(3)在药剂调配过程中,也应进行监控,包括对相关人员专业水平以及素质和责任心等的监督,以确保其质量,从而保障其临床效果;(4)在复核过程中,更应加强管理和监督;(5)在包装过程、发药过程等也均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1.3观察指标
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中药调剂的有效率进行比较和分析,其评价标准为:①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②有效:临床症状稍微改善,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轻微影响;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且出现恶化,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较为严重的影响。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另外,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相应数据,计数资料使用(%)表示,使用(x2)进行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中药调剂有效率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中药调剂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中药调剂有效率为77.5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中药处方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中药调剂在临床中的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进而导致临床效果不佳[3]。中药调剂配置过程是较为专业的,其环节也比较多,包括审方、调配、以及复核查等等,共6个环节[4]。由此可见,中药调剂为保障其临床疗效,也不然要加强对这6个环节的重视。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对人员素质的监督和提高。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方能确保中药调剂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以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此展开了实证研究。
通过对长春市某中医院的调查,分析了中药调剂对中药临床的效果。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中药调剂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中药调剂有效率为77.5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本文的研究说明中药调剂能够提高中药调剂的中药临床疗效。这主要是由于通过中药调剂,其能够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严格把关,从而整体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进而促使中药调剂的质量获得跟高的保障,以提高了其临床治疗效果。有研究学者也对此展开了研究,在研究中也表明,中药调剂能够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
另外,本研究还分析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4.08%,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6.33%,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药调剂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中药调剂有效管理能够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这主要是由于中药调剂加强管理后,其能够避免药剂误发等情况,从而降低用药不当事故。另外,中药调剂加强管理后,其还能够及时对杜绝不合格药材流入到医院中,进而能够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因此,中药调剂必须要加强管理。综上所述,中药调剂对于中药临床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因而应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郭雄民.中药调剂的配方对临床疗效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5,(4):132-132.
[2]孙亚军.中药调剂配方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149-150.
[3]高婷.中药调剂质量对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21(8):7-9.
[4]邹爱芳,李健,段菊锋.浅谈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