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

何杰勇杨新科

(云南保山市人民医院骨一科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腰胸段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40例。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微创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矢状面指数恢复及随访矫正度丢失情况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缓解3个月内更明显,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后两组趋于一致,相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出血少、疼痛缓解快、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两种手术方式的矫形效果和手术时间相当。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135-02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自上世纪70年代来已成为治疗胸腰段椎骨折的主要方法[1]。但这种传统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随着研究的发展,近年来开始使用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术,很好的避免的传统方式的不足。我院选取了40例患者行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骨折复位治疗,并与40例患者行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相比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腰胸段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40例。微创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3~50岁,平均年龄(39.2±7.4)岁;开放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37.8±8.1)岁。受伤原因:重物压伤4例,交通事故26例,高处坠落50例。受伤节段:L1骨折32例,L2骨折8例,T11骨折10例,T12骨折30例。80例患者均是A型骨折,椎管占位≤椎管矢状径1/3,无神经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单节段椎体骨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影像学资料

为具体了解患者骨折类型和椎管占位情况,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胸腰段正侧位X线、CT平扫+三维重建、MRI检查。

1.3方法

1.3.1开放组手术方式开放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经后路以伤椎为中心切开,使伤椎上、下椎体的棘突、推板、上下关节突及横突显露,切口10~12cm,逐层剥离肌肉和软组织,暴露受损脊椎。通过伤椎两侧椎弓根植入4枚椎弓根螺钉,金属纵棒根据患者情况预弯至合适弧度后进行安装,借助内固定的力量初步复位伤椎。根据患者伤椎的具体情况切除全部椎板、半侧椎板或者不切除,撑开椎弓根钉后利用特殊器械推顶凸入椎管内的骨块至复位。

1.3.2微创组手术方式微创组40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气管插管麻醉,俯卧过伸位,悬空腹部,利用C型臂X线机定位伤椎,用克氏针在其上、下椎标记椎弓根中心点的体表投影,顺所做标记做4处1.5cm长纵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从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钝性分离达关节突及横突。将定位导针插入椎弓根点,经过透视确认定位准确后,通过导针依次插入扩大管和保护套管,通过导针将椎弓根螺钉拧入椎体,然后将导针取出,最后利用C型臂透视确认位置无误。将内固定棒经皮下肌肉依次置入上、下椎弓根螺钉尾槽中,固定并旋紧上方螺帽,最后利用透视撑开复位,伤椎高度复位满意后紧固所有固定螺帽,逐层缝合切口。

1.4疗效评价

记录分析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天数等。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术前、术后1、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测量并记录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矢状面指数恢复和随访时丢失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当计量资料为正态分布时用x-±s描述,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微创组和开放组的手术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的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微创组均优于开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表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2.2术前、术后影像学参数比较

微创组和开放组术前、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矢状面指数恢复,组内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随访矫正度丢失情况两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疼痛评分

微创组和开放组手术后患者疼痛感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微创组疼痛缓解比开放组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并发症比较

开放组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2例出现中、轻度腰部疼痛。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根损伤。

3.讨论

后路切开复位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虽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胸腰段椎骨折,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并发症多、患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等缺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生及患者对手术要求的提高,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具体的疗效及安全性尚在评估和观察中[2,3]。

本研究显示,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微创组与传统开放组相比较,微创组明显优于开放组,微创经皮的影像学矫形疗效已经达到了与开放组一致,两组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等畸形矫正方面无明显差异,而随访矫正度丢失状况也无明显差异,但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缓解及住院时间等微创组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综上所述,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出血少、疼痛缓解快、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两种手术方式的矫形效果和手术时间相当。

【参考文献】

[1]GelbD,LudwigS,KarpJE,etal.Successfultreatmentofthoracolumbarfractureswithshort-segmentpedicleinstrumentation[J].JSpinalDisordTech,2010,23(5):293-301.

[2]宓士军,刘长林,郑智慧等.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1)∶59-60.

[3]邓红平,胡灏,林格生等.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1):15-17.